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6版
大健康理念下中医药的哲学思维、独特优势与传承诉求
    中医药是几千年中华文明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淀,是中国哲学思维和思想智慧的深刻实践。

  (一)理念优势
  中医的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对于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健康的体魄、少生病是生命质量的保障。“以治病为中心”意味着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是在健康的“末端”发力,针对的是“疾病”,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医药服务能力等是其手段;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则意味着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要进行健康的源头治理,针对的是“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养生、治未病等是其手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意味着重心从“治已病”变为“治未病”,意味着个人由被动主体变为健康的主体、主责。
  受文化差异、遗传基因、生活习惯等影响,我国的健康事业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的标准和要求,要建立更符合中国人特征的大健康体系,而中医的理念与“大健康”理念倡导的“对生命全过程、全方位呵护的理念”有相通之处。例如,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征决定了要把人置于宇宙天地、环境气候、社会人际、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来观察,分析这些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也关注人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和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在大健康事业中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
  (二)诊疗优势
  中医在慢性病诊疗方面有优势,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而中医药的针灸、食疗、拔罐等在治疗慢性病中有好的疗效。
  在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及社会环境等影响下,很多人总是处于记忆力下降、失眠、乏力、精神不振、腰腿不适、适应能力降低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药采用拔罐、针灸、按摩、冥想等方式,对这类状态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诊疗手段的便宜、无副作用以及少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给群众较高的医疗保障,也是中医药下沉到农村基层偏远地区,保障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文化优势
  隋唐时期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医精诚》中论述了医德的内容,他提出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2]最早论述了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其中“精”指的是要有精湛的医术,有“仁术”、技艺高;“诚”指的是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有“仁心”、有大爱。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对他人无限关怀、大爱无疆的精神不仅是对医者的要求,更是每个岗位的基本职业道德,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就是对这种人文精神的传承。
  中医认为“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强调以人为本。中医往往采用针灸、拔罐、食疗、按摩、太极等综合治疗方式,注重病人的自我感受,西医则注重人的器官和病理功能。中医强调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一视同仁及时诊疗;尊重人性,将人视为有七情六欲的人而非各个器官的堆积组合;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