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8版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
周 萍
  增进民生福祉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始终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民生福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的深刻意蕴。未来,要在持续在发展和保障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重要原则;二是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共同富裕;三是坚持全方位发展,保障改善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将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所需秉持的重要原则。
  增进民生福祉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追求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人民二字,将人民二字深刻烙印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心位置,充分说明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是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是人民需求层次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目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想方设法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7个百分点,养老、教育、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向多层次、多角度延伸,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辉煌,其根本在于守住初心,不忘使命。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将为人民谋幸福的意志展现得淋漓尽致。近代以来,为了抵抗外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将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郑重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此后,有学者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称之为第五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3、历史发展必然要求一切为了人民
  改革开放以前,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位于62.6%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迫在眉睫。“六五”计划重点便是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快速提升物质生活水平。“‘七五’‘八五’时期将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发展教育、建设精神文明、实行环境保护等有关人的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列入发展计划,再到‘九五’时期更加注重于社会建设,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深刻、全面和成熟的认识”。“十五”计划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在不断的发展前进中谋求人民幸福的初心没有变,并将一直坚守这份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的深刻意蕴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推动民生改善的根本动力,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需求多样性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个人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之间的矛盾。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