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5版
提升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 倩
    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启动仪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度科研基金项目“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YBRS17)
  当前,我国国际形象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地位和作出的世界性贡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亟需加强国际传播以自塑国际形象。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英语表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提出了通过培养学生“发现中国故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跨文化讲中国故事”能力来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彻底解决了“挨打”“挨饿”两大问题。与之相应,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仍不匹配,其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挨骂”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基于此,自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命题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并在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将面临大量的跨文化交际机会,他们将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力军。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比较浅显,运用英语叙述故事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均不足,[1]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让他们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文化折扣”,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并有效传播。
  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现状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个跨文化传播过程。施拉姆(Wilbur Schramm)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即信源、讯息和信宿。[2]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至少需要依次达成三个前提:主讲者心中要有故事、口中讲好故事、听众乐意听故事。而当前大学生在面临“讲好中国故事”的选题时,在上述三个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均存有较大差距。
  (一)心中故事匮乏且理解不深刻
  所谓“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与情感的故事。[3]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讲故事”提出“五个讲好”,即“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4]因此,“中国故事”的具体内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