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4版
“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证书也可能会沦为一张废纸。
  3、传统非遗工匠孵化时间长,非遗文化吸引力不足
  传统技艺没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现代社会要重建对传统技艺传承和发展的信心,任重而道远。
  像瓯绣、蓝夹缬等传统非遗,因为工艺要求高、宣传不到位等因素,普及范围就不如瓯塑那么大。传统非遗传承路径一般都是从公众普及入手,再挑选有资质、有兴趣的学徒进行深入传授,从而培养出传承人,乃至大师。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筛选,最终孵化的非遗技能工匠却并不多。
  4、技能工匠在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缺乏就业信心
  社会普遍不认可职业教育,而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业优势和可选择性也远低于本科生,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实践不喜欢、不认可。许多学生会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行业,甚至从技能岗转为文员类岗位,放弃了自己学习多年的技能。而这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比较被动,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更加迷茫,这就使得技能工匠孵化变得异常艰难。
  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建设路径
  1、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培养有底蕴有情怀肯奉献的现代工匠
  在课程建设中,要鼓励教师革新课程内容,把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打造拥有时代气息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要在竞赛、社会等学生活动中,挑选技能标兵、技能人才,宣传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打造校园内的“学生工匠”;邀请走出社会的优秀毕业生、行业技能大师、青年工匠、浙江工匠甚至大国工匠等,为学生做职业规划、实习教学、知识讲座等,让榜样力量影响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吸收,亲身感知“工匠精神”的内涵。
  2、以行业联动促标准统一,培养有职业等级资质的现代工匠
  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校企行合作,建立产教研共同体,推进全国性职业等级资质标准的制定;要汇聚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进入到工匠学院传道授业,打造强大的工匠学院师资队伍;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结合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考取受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跟随企业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现代工匠的培育成效,达到工匠学院的建设目标。
  3、将优势特色融合传统技艺,培养有文化自信和传承精神的现代工匠
  要把区域性产业、文化与本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浙江温州来说,轻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可以大大充实当地的产业人才队伍。像眼视光技术、鞋类制作与工艺等专业,可联合当地企业,带领工匠分院学员参观、实习,提升技能人才的留存率;瓯越传统文化的沉淀,要通过新的宣传渠道,更新传播方式。通过自媒体宣传,讲好非遗故事,引起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共鸣,使其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加深身份认可,吸引年轻人继承发扬温州传统技艺。
  4、将模式和制度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打造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匠
  加强顶层设计、部门联合,合理分工、系统谋划,制定出可执行、可复制的方案,严格保证教学培训的效果能符合相关的统一标准;依照本地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相符合的工匠分院;要考虑拥有较好产教融合基础和实训硬件基础的机构,从而能够提高工匠分院学员的实训培训效果。在考核机制上,要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和退出制度。做到计划和执行都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及时掌握培训质量和实际的工匠转化率;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工匠分院的新增和淘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12-19。
  [2]罗莎、熊晓琳:《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实现理路探赜》,载《思想教育究》,2020(04):135-139页。
  [3]张林:《“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载《高教论坛》,2022(04):18-20页。
  [4]汪武芽:《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工匠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载《职业教育研究》,2022(10):75-80页。
  [5]裴志晨:《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实践研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载《公关世界》,2022(19):110-112页。
   作者简介
  王荷荷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