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8版
田 荣 李 健 涂小红
    人们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参观

五次反“围剿”的紧急关头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领导了卓有成效的反“围剿”斗争;邓小平1931年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先后在永定虎岗、上杭白砂、长汀南阳、河田等地停留了两个多月,进行社会调查,指导革命斗争。据统计,十大元帅中有9位、10位大将中有8位、57位上将中有33位都在闽西战斗和工作过。可以说,共产党人在闽西大地义无反顾的革命探索,构成闽西红色文化生成的实践条件。
  3、阶级矛盾尖锐是闽西红色文化形成的社会条件
  近代闽西地区的阶级矛盾尖锐而又复杂,这为马克思主义和我党我军在此地区获取民众、站稳脚跟并建立红色政权提供了现实条件。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对福建的殖民入侵不断加深,闽西地区的民族工商业不断凋零,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的呼声不断高涨;同时,地方军阀势力和国民党新军阀势力热衷于内部争斗,对闽西民众采取了残酷压榨的手段,民众对反动军阀的统治怨声载道;此外,封建地主势力和土匪势力相互勾结,也对闽西民众轮番盘剥,导致这一原本就较不富裕的地区更是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为穷人谋福利、让穷人翻身做主人的主张,为闽西穷苦大众带来新的生活方向和希望,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由此也在闽西获得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支持。这种阶级基础和群众支持是出于对反动统治阶级极端愤恨的自发、自觉,是可以转变为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并立刻在革命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源。由此而言,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种种矛盾之下工农大众对红色革命事业的坚定追求和倾力支持,是闽西红色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条件。
  闽西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闽西革命斗争中的优良传统,继承先烈在闽西地区开创的红色文化,是我们立足新时代的宏大背景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精神力量的现实需要。闽西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集中展现着闽西斗争时期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革命精神、思维境界和优良品质,主要包括坚信马列的壮志情怀、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红旗不倒的革命意志、求实创新的思想品质、清廉为民的初心本色等七个方面。
  1、坚信马列的壮志情怀
  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军队和工农大众,谱写了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解放的赞歌。这些追求的深层次根源,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崇高信仰以及发于这种信仰而自觉投身革命的高尚情怀。在长期而艰苦的革命斗争期间,闽西约有十余万群众加入了红军和赤卫队,相当一部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生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