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4版
2023年贵州乡村振兴报告
  对策建议:推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举措
  (一)牢牢守好“两条底线”
  一是牢牢守住保障粮油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底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任务,确保面积稳定。更大力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提标,狠抓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抓好水稻、油菜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只增不减。二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成果”“拓展衔接”“党建引领”三个样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高效开展集中排查,切实提高识别的精度,增强帮扶的准度和力度,提升关怀的温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尤其要紧贴群众就业需求意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序抓好农民稳岗就业、就近就业。二是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保障劳务有效输出和高质量就业,尤其是要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20万人以上。三是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要重点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以工代赈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真正让农民受惠增收。四是加快盘活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推动农民从“苦力型”挣钱向“技能型”赚钱转变。五是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要按照“四品”(品种、品质、品相、品牌)、“四化”(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市场化)工作思路,持续推进贵州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尤其是要聚焦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产业,不断开展其质量提升行动。二是要进一步在农产品加工流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下功夫,以提升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三是要持续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平台建设,推进链条延伸、要素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四)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补短板
  补短板可从三个层面开展: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要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整治提升村庄环境。二是扎实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和群众可接受度,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集中精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三是扎实抓好特色村寨建设。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以自然村寨为单元,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突出乡土特征、民族特色、文化肌理和地域特点,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型、产业型、传统村落型、民族文化型、农旅结合型等特色小寨,不断提升贵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色。
  (五)坚持农民主体抓治理
  一是强化县级党委抓乡村振兴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要创新治理抓手和载体,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治理效能,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三是要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舞台、乡贤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发挥调解队、帮扶队、巡逻队等各种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更好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探索“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方式,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五是大力实施“数智黔乡”工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数字乡村治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推进情况》,2023年内部资料。
  [2]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贵州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介绍》,2023年内部资料。
  [3]黔南州乡村振兴局:《黔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介绍》,2023年内部资料。
  [4]遵义市乡村振兴局:《遵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介绍》,2023年内部资料。
  作者简介
  李华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