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与展望
图1:2015-202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问题。
行业部门预警作用的充分发挥,在科、教、文、卫等关系民生的关键领域上起到持续推动作用。教育方面,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学籍及在校生名册对学生报到情况逐一清点,做到“人籍一致”。健康帮扶方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2023年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的通知》,将参保缴费期延长至6月30日,确保“应保尽保”。住房安全方面,2023年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48.52万户,动态完成农牧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鉴定11669栋、整治1843栋。饮水安全方面,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56亿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受益农牧民15.8万人。完成整改了70处设施老化、冬季供水困难的设施,维修农村供水资金0.32亿元,受益农牧民达到6万人。同时,西藏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依托线上网络销售平台、本地市场、对口援藏省市共促销农产品2806.5万元,带动8464户28595人增收。
(三)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财政统筹力度方面。西藏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使“力往一处使”,减少碎片化浪费。2022年,西藏共落实农牧业项目和支农资金83.02亿元,比2021年增加8.28亿元;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央投资44.38亿元,投资到位率67%。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大力支持产业发展,补齐特色产业发展中技术薄弱、设施简陋、营销渠道窄等短板。
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稳定(如图1)。2022年西藏粮食播种面积288.9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8.1万亩;粮食产量107.3万吨,其中青稞产量83.2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1.15万吨、3.11万吨,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2.1%,比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了“双增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牧业方面,牲畜存栏总数1678.95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减少13.57万头(只、匹)。其中,牛663万头,增加5.94万头;羊940.05万只,减少2.27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28.29万吨,比上年增长5.0%,生牛奶产量53.34万吨,增长9.2%。全区油菜籽产量4.67万吨,增长2.4%。蔬菜产量81.58万吨,下降8.8%。整体来看,粮食和肉奶产量稳步增长,蔬菜产量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增长,夯实农业转型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西藏落实好“藏青2000”“喜玛拉22号”青稞良种的推广工作和“藏青3000”青稞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工作,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针对蔬菜保供能力低的短板,扎实落实老旧大棚升级改造工作,开展春油菜新品大田生产试验示范,避免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短缺。
(四)村容村貌整治见实效,乡村面貌换新颜
2023年,西藏将宜居宜业的治理重点放在环境治理。
首先,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弱项。以庭院干净和村庄整洁为切入点,健全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转、处置等。如然乌镇全面动员各村、景区、商户、寺庙等,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2023年共增配垃圾桶60套,开展环境整治50余次,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清运垃圾40余吨,有效改善了全镇人居环境。同年,然乌镇以“第三方+”的形式治理村容村貌,这也是西藏的创新性尝试。然乌镇将垃圾清运交由第三方公司(富顺裕盛源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试运营期间,累计解决就业岗位20人,累计清运各单位、各村垃圾150余吨,使然乌镇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运用“西藏河长制”“巡林”“智慧路长”APP,结合“智慧+”完成巡河湖、巡林任务。持续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风险隐患。
其次,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损房屋等,提升村庄公共空间面貌。加强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保护,鼓励农牧民群众因地制宜栽植果蔬花木,推动“四旁”植树常态化、长效化。
最后,持续推动人畜分离和厕所革命。积极倡导畜禽出村入园、合作化经营。2023年西藏完成人畜分离7.7万户,推进人畜分离村庄3209个,占总村庄数的58%。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模式,做到宜水则水、宜旱则旱。2023年完成农牧区户用厕所改造22414座、问题厕所整改4029座,户厕改造4万户。人畜分离后,不仅使得农牧民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更实现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如察隅县竹瓦根镇龙古村,实行“人畜分离”,村民庭院卫生和人
问题。
行业部门预警作用的充分发挥,在科、教、文、卫等关系民生的关键领域上起到持续推动作用。教育方面,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学籍及在校生名册对学生报到情况逐一清点,做到“人籍一致”。健康帮扶方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2023年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的通知》,将参保缴费期延长至6月30日,确保“应保尽保”。住房安全方面,2023年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48.52万户,动态完成农牧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鉴定11669栋、整治1843栋。饮水安全方面,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56亿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受益农牧民15.8万人。完成整改了70处设施老化、冬季供水困难的设施,维修农村供水资金0.32亿元,受益农牧民达到6万人。同时,西藏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依托线上网络销售平台、本地市场、对口援藏省市共促销农产品2806.5万元,带动8464户28595人增收。
(三)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财政统筹力度方面。西藏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使“力往一处使”,减少碎片化浪费。2022年,西藏共落实农牧业项目和支农资金83.02亿元,比2021年增加8.28亿元;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央投资44.38亿元,投资到位率67%。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大力支持产业发展,补齐特色产业发展中技术薄弱、设施简陋、营销渠道窄等短板。
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稳定(如图1)。2022年西藏粮食播种面积288.9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8.1万亩;粮食产量107.3万吨,其中青稞产量83.2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1.15万吨、3.11万吨,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2.1%,比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了“双增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牧业方面,牲畜存栏总数1678.95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减少13.57万头(只、匹)。其中,牛663万头,增加5.94万头;羊940.05万只,减少2.27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28.29万吨,比上年增长5.0%,生牛奶产量53.34万吨,增长9.2%。全区油菜籽产量4.67万吨,增长2.4%。蔬菜产量81.58万吨,下降8.8%。整体来看,粮食和肉奶产量稳步增长,蔬菜产量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增长,夯实农业转型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西藏落实好“藏青2000”“喜玛拉22号”青稞良种的推广工作和“藏青3000”青稞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工作,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针对蔬菜保供能力低的短板,扎实落实老旧大棚升级改造工作,开展春油菜新品大田生产试验示范,避免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短缺。
(四)村容村貌整治见实效,乡村面貌换新颜
2023年,西藏将宜居宜业的治理重点放在环境治理。
首先,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弱项。以庭院干净和村庄整洁为切入点,健全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转、处置等。如然乌镇全面动员各村、景区、商户、寺庙等,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2023年共增配垃圾桶60套,开展环境整治50余次,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清运垃圾40余吨,有效改善了全镇人居环境。同年,然乌镇以“第三方+”的形式治理村容村貌,这也是西藏的创新性尝试。然乌镇将垃圾清运交由第三方公司(富顺裕盛源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试运营期间,累计解决就业岗位20人,累计清运各单位、各村垃圾150余吨,使然乌镇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运用“西藏河长制”“巡林”“智慧路长”APP,结合“智慧+”完成巡河湖、巡林任务。持续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风险隐患。
其次,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损房屋等,提升村庄公共空间面貌。加强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保护,鼓励农牧民群众因地制宜栽植果蔬花木,推动“四旁”植树常态化、长效化。
最后,持续推动人畜分离和厕所革命。积极倡导畜禽出村入园、合作化经营。2023年西藏完成人畜分离7.7万户,推进人畜分离村庄3209个,占总村庄数的58%。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模式,做到宜水则水、宜旱则旱。2023年完成农牧区户用厕所改造22414座、问题厕所整改4029座,户厕改造4万户。人畜分离后,不仅使得农牧民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更实现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如察隅县竹瓦根镇龙古村,实行“人畜分离”,村民庭院卫生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