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5版
留守还是随迁?
暖,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活动向不同区域的学生介绍本地特色,加强家乡与异地的融合,让学生适应异地生活。
  政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政府加大对子弟学校的投资力度,放宽农民工子弟入学条件,为农民工子弟学校购置基本教学设备、改善食堂卫生条件、加强安全设施保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环境。做好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心理知识进行相应补充;开设特色课程,根据随迁子女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师引导宣传促进班级团结。随迁子女在新城市的教育和心理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与同学团结友爱;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加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随迁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举行家长会,提高随迁子女家长的重视程度,分享教育心得。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如同艺术家,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发挥教育的力量对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结 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将儿童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目标。儿童心理发展健康关系着儿童能否健康发展、如何健康发展、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儿童受年龄的限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难以进行自我调节,容易走向歧途,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健康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受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是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途径。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重点关注对象,他们或是缺少父母教养,或是缺少外界的正确认知和合理对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比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在父母的陪伴下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但也面临着来自周围环境的心理压力,如:缺乏适应能力和遭遇外界的歧视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应对措施,社会、学校、家庭应当各司其职,守护随迁子女适应新的学习和生长环境。除了随迁子女外,留守是父母的无奈决定,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随迁儿童,都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其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解读》,载《中国民政》,2016(6):41-42页。
  [2]魏佳羽:《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2022》,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952986。
  [3]民政部:《图表: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http:l/www.mca.gov.cnJarticlelgklitb/201809/20180900010882.shtml。
  [4]岳慧兰、傅小悌、张斌:《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载《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1):4-6页。
  [5]张建育、贺小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载《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2-933页。
  [6]满小欧、曹海军:《农村社区10~15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保护性因素》,载《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1):1537-1540页。
  [7]林细华、沈敏、王琳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2):228-231页。
  [8]赵苗苗、李慧、李军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60-63页。
  [9]HulH、Lu S:《Huang C.The psychological andbehavioral outcomes of migrant and leftbehind chidren inChinal》,载《Chidren and YouthServicesReview》,2014(46):1-10页。
  [10]Zhao F、Yu G:《Parental mioration and ruallfbehind chidrei's mentalheathin China Ame a anl is asedonMeital He athTes》,载《Joumnal Chid and FamiyStuies》,216,2512:3462-3472页。
  [11]蒋桂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载《中国果树》,2022(09):126页。
  [12]邹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探索》,载《核农学报》,2020,34(11):2643页。
  [13]何宏莲、宋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载《理论观察》,2021(06):83-86页。
  [14]顾天竹、马建富、孙柔:《子女教育投入:金钱和时间孰轻孰重》,载《教育报》,2021,17(04):148-165页。
  作者简介
  应梦倩 湖州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