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研究
图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前陕西优势产业在省内可获取的配套产品较少,产业间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先进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不足。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陕西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半导体闪存芯片占全球闪存芯片产能10%以上,但围绕着龙头企业(三星半导体)形成的产业链几乎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本土企业普遍规模小、收入低,竞争实力不强,对本土半导体产业拉动作用不强。
(四)能源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压力大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煤炭作为燃料使用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进而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陕西上游能源开采行业比重过大,下游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产业弱小,上下游产业结构错配,产业链向下延伸不足阻碍了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陕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超过40%,与上游产业丰厚的投资回报形成鲜明对比,多数煤化工项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运行,这将导致企业投资更偏向上游产业。另外,受技术条件制约,煤化工产业内部也存在着产业链终端延伸不足的问题。煤化工产品以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为主,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向终端消费品转化进展缓慢。陕西能源化工产业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市场创新乏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产业链联动融合进展缓慢。
陕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现代产业竞争能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陕西要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创新链和产业链为基础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首尾相连、相互促进、共同交织的链式创新闭环。依托科教资源富集优势,陕西应积极推进全省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领域研究投入力度,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化学科设置,开展跨学科研究,在多领域突破原始创新成果。系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加强创新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大幅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
首先,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打破妨碍公平竞争的市场壁垒,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循环运转,构建灵活、高效的产业运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促使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发挥其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制造业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最后,发挥创新人才主力作用,实施创新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力争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端人才待遇,落实在陕院士等专家服务保障政策。建设技术经纪人队伍,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引导制造企业建强技术工人队伍。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家充分施展创新才能。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陕西特色现代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走出一条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助推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提速增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依据陕西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力布局,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联合省内外地市共同探索,形成区域间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研发团队培育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协作的配套产业集群,推动各地集群间加强合作共享,实现协同融合发展。
前陕西优势产业在省内可获取的配套产品较少,产业间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先进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不足。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陕西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半导体闪存芯片占全球闪存芯片产能10%以上,但围绕着龙头企业(三星半导体)形成的产业链几乎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本土企业普遍规模小、收入低,竞争实力不强,对本土半导体产业拉动作用不强。
(四)能源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压力大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煤炭作为燃料使用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进而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陕西上游能源开采行业比重过大,下游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产业弱小,上下游产业结构错配,产业链向下延伸不足阻碍了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陕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超过40%,与上游产业丰厚的投资回报形成鲜明对比,多数煤化工项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运行,这将导致企业投资更偏向上游产业。另外,受技术条件制约,煤化工产业内部也存在着产业链终端延伸不足的问题。煤化工产品以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为主,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向终端消费品转化进展缓慢。陕西能源化工产业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市场创新乏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产业链联动融合进展缓慢。
陕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现代产业竞争能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陕西要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创新链和产业链为基础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首尾相连、相互促进、共同交织的链式创新闭环。依托科教资源富集优势,陕西应积极推进全省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领域研究投入力度,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化学科设置,开展跨学科研究,在多领域突破原始创新成果。系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加强创新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大幅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
首先,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打破妨碍公平竞争的市场壁垒,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循环运转,构建灵活、高效的产业运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促使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发挥其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制造业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最后,发挥创新人才主力作用,实施创新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力争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端人才待遇,落实在陕院士等专家服务保障政策。建设技术经纪人队伍,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引导制造企业建强技术工人队伍。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家充分施展创新才能。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陕西特色现代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走出一条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助推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提速增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依据陕西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力布局,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联合省内外地市共同探索,形成区域间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研发团队培育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协作的配套产业集群,推动各地集群间加强合作共享,实现协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