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研究
制造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
二是做强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持续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推动大型煤矿智能化改造,实施能源产业延链补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绿色智能煤矿集群。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及空间布局,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保障供应基地。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依托渭南高新区及大荔、韩城经开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打造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好重点产业链发展战略设计,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依托三一项目,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支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榆林等地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推广“陕鼓模式”,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环节攀升,提升自有品牌竞争力,塑造“陕西制造”品牌新形象。
(三)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向赋能”是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建成一批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通信网络、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性基础设施,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平台经济政策体系,保障平台企业数据安全。创建数字化转型星级企业和标杆工厂,从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标杆示范、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发力,支持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标杆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型智能制造体系。
二是稳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面向行业的重大集成应用平台,以及新型软件开发轻量化平台。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集成电路在智能终端、北斗导航、飞机机载设备等特色领域广泛应用。构建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壮大信息咨询设计、软件开发
二是做强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持续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推动大型煤矿智能化改造,实施能源产业延链补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绿色智能煤矿集群。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及空间布局,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保障供应基地。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依托渭南高新区及大荔、韩城经开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打造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好重点产业链发展战略设计,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依托三一项目,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支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榆林等地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推广“陕鼓模式”,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环节攀升,提升自有品牌竞争力,塑造“陕西制造”品牌新形象。
(三)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向赋能”是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建成一批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通信网络、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性基础设施,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平台经济政策体系,保障平台企业数据安全。创建数字化转型星级企业和标杆工厂,从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标杆示范、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发力,支持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标杆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型智能制造体系。
二是稳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面向行业的重大集成应用平台,以及新型软件开发轻量化平台。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集成电路在智能终端、北斗导航、飞机机载设备等特色领域广泛应用。构建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壮大信息咨询设计、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