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7版
云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和突破路径
镇雄、隆阳、陆良4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勐海、盈江、禄丰、腾冲、芒市、澜沧等36个省级产粮大县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实施技术增产、科技增粮措施,全周期推动良种化,全过程推行宜机化,全环节推广智能化,加快提升产粮大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面取消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全面落实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适时将国家支持政策逐步拓展至省级产粮大县及粮食调出大县。树牢种粮受益鲜明导向。强化高产创建示范引领。综合运用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在4个国家产粮大县全面落实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积极争取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尽快在36个省级产粮大县全覆盖,适当提高产粮大县粮食全成本保险和种粮收入保险标的额。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种粮农民和种粮地区积极性。
  (二)以突破特色农业科技装备为重点诱发农业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
  发展种业“芯片”,夯实种业“底盘”,抢占种业高地。高效集成农机技术,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打造科创平台,强化协作攻关,加强研发应用,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进高原生态农业强省建设提供科技装备支撑。
  1、夯实种业“底盘”
  以种业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振兴“滇系”种业。推进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推动育种创新,畅通资源到种子的快速研发和应用转化通道。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作物、畜禽两大种业发展基地,提升良种覆盖率。聚焦粮、茶、花、菜、果、药、咖、畜、烟、糖、胶等优势农产品,加快选育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逆强的自主优良品种,打造“滇系”种源“芯片”,夯实种业“底盘”,筑牢种业根基,抢占种业高地。
  2、提升农用机械化水平
  破解“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机不适地”等难题,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提升耕种机收、高效植保、精深加工、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环节的农业机械集成配套能力。打造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促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法、良机、良制融合转化推广。优化布局农机销售及维修服务网点,健全农机需求响应、资源精准配置机制,解决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烤烟、油菜等生产机械化关键、薄弱环节所需技术及装备。
  3、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应用
  以思茅区、芒市、开远、元谋、寻甸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嵩明、江川、大理、弥勒、保山等农业科技园,以及“昭阳红”现代农业创业园、石林台湾农业创业园、通海云秀农业创业园、泸水农科创新创业孵化园等为关键平台,提能升级一批科创平台。优化布局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县、科技创新示范村。在生物育种、绿色高效种植加工营销、农业生物生态安全等领域,协同攻关研发一批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4、赋能促进数字化农业发展
  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装备能力,推动信息化、数字化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种业、数字田园、智慧养殖等数字化农业。打造一批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数字化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提升云品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和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数字化转型。促进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提升农业设施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三)以完善农经体系为抓手带动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1、以产业兴农为方向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一方面,改造传统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系统绘制产业链“全景图”,深度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版图。另一方面,培育创意农业、景观农业、阳台农业、新型食品业等新业态,布局生物种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植物工厂”及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业态培育和要素优化配置。
  2、以绿色兴农为导向重塑农业生产体系
  一是擦亮绿色底色。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研发推广应用绿色种植、绿色加工、绿色工艺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增加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二是夯实生态底盘。统筹农业发展和安全,建立绿色农业发展支持体系,健全农业防灾减灾、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畜禽疫病绿色防控体系,优化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完善绿色农资供应、绿色农产品营销体系。
  三是引领绿色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链条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探索绿色发展“共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