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伍达:大道无垠
徐伍达(左二)在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农村发展当中去,实现精准扶贫。徐伍达参与形成的这个提案,很快就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采纳了。
2016年,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担任指挥长,各级扶贫办都作为各地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办公室,将所有涉农部门全部整合到指挥部中,这样各个县区也能灵活地根据自己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聚合资源。在徐伍达看来,这才是党和国家所要求的“精准扶贫”。
“我们首创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决策建议对自治区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国家原计划西藏自治区要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而我们却能在短短四年时间完成此项任务的重要原因。”徐伍达说,西藏自治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后不久,这一举措就在全国开始推行。
在全国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徐伍达并没有驻村,但他的身影却时不时出现在海拔500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和怒江深处的夏里三乡。从藏西到藏东,走村入户做调查研究,或者随自治区讲师团在日喀则、阿里等地为基层干部做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他还受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委托,对全区脱贫攻坚专干进行培训。他在培训中发现,很多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机械也很被动,很多人理解不了这项政策与另外一项政策之间内在关联。“这样很随机!因为国家的扶贫政策能不能精确地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是要靠这些基层干部去执行的。”徐伍达说,他在培训中反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的要求和目的又是什么?
这一时期,徐伍达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2016年,他完成了《克松的变迁——西藏乃东县昌珠镇克松居委会调查报告》一书。从2017年开始,他应《新西部》杂志的约稿,连续四年撰写西藏脱贫攻坚发展报告。期间,他还完成了“西藏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路径研究”等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执行主编了2017年至2022年《中国西藏新农村建设绿皮书》年度报告,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西藏新农村变迁的缩影与见证——来自山南市克松社区的调研报告》获第三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二等奖、《藏东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变迁》获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西藏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研究》获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民族经济研究三等奖。还有多篇有关农村经济研究的论文在单位获奖。
2020年5月,徐伍达再次获奖,这位被誉为将论文谱写在雪域高原大地上的青年学者,获得第16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而他对西藏脱贫攻坚的公共表达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也在一直持续着,2022年,他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3年9月1日,“中国讲坛”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在林芝主会场,徐伍达向来自非洲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分享了以西藏为代表的中国极高海拔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第三次驻村
与很多在西藏工作的内地干部一样,徐伍达和妻子、儿子也是长年分居两地。妻儿都在四川雅安,很多时候,即便是想念家人了,但遇到“五一”“十一”这样的小长假,他也不能回雅安去。他说,“我们这些久居高原的人,不能频繁来往高原和内地,人在一个环境里有一种均衡,回一趟内地,这种均衡会被打破,再回来又会有高原反应的。”
但是,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却是他持续追求的新目标。2022年8月,徐伍达再次回到藏东昌都芒康县帮达乡,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毛尼村旁边的加嘎村。到加嘎村后,他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先回十多年前驻村过的毛尼村看看。
毛尼村变化很大。那个由汉族老板老张在毛尼村经营的小卖部,如今已经变成由老张的儿子小张接手,小张当然不认识十年前曾经在这里驻村扶贫的年轻学者小徐。让徐伍达高兴的是,老张变成小张,小卖部也变成了超市。“小张这一代年轻人经营的超市,已经成了乡村网络经济的代理点。”徐伍达了解到,小张的超市和
农村发展当中去,实现精准扶贫。徐伍达参与形成的这个提案,很快就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采纳了。
2016年,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担任指挥长,各级扶贫办都作为各地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办公室,将所有涉农部门全部整合到指挥部中,这样各个县区也能灵活地根据自己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聚合资源。在徐伍达看来,这才是党和国家所要求的“精准扶贫”。
“我们首创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决策建议对自治区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国家原计划西藏自治区要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而我们却能在短短四年时间完成此项任务的重要原因。”徐伍达说,西藏自治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后不久,这一举措就在全国开始推行。
在全国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徐伍达并没有驻村,但他的身影却时不时出现在海拔500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和怒江深处的夏里三乡。从藏西到藏东,走村入户做调查研究,或者随自治区讲师团在日喀则、阿里等地为基层干部做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他还受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委托,对全区脱贫攻坚专干进行培训。他在培训中发现,很多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机械也很被动,很多人理解不了这项政策与另外一项政策之间内在关联。“这样很随机!因为国家的扶贫政策能不能精确地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是要靠这些基层干部去执行的。”徐伍达说,他在培训中反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的要求和目的又是什么?
这一时期,徐伍达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2016年,他完成了《克松的变迁——西藏乃东县昌珠镇克松居委会调查报告》一书。从2017年开始,他应《新西部》杂志的约稿,连续四年撰写西藏脱贫攻坚发展报告。期间,他还完成了“西藏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路径研究”等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执行主编了2017年至2022年《中国西藏新农村建设绿皮书》年度报告,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西藏新农村变迁的缩影与见证——来自山南市克松社区的调研报告》获第三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二等奖、《藏东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变迁》获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西藏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研究》获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民族经济研究三等奖。还有多篇有关农村经济研究的论文在单位获奖。
2020年5月,徐伍达再次获奖,这位被誉为将论文谱写在雪域高原大地上的青年学者,获得第16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而他对西藏脱贫攻坚的公共表达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也在一直持续着,2022年,他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3年9月1日,“中国讲坛”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在林芝主会场,徐伍达向来自非洲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分享了以西藏为代表的中国极高海拔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第三次驻村
与很多在西藏工作的内地干部一样,徐伍达和妻子、儿子也是长年分居两地。妻儿都在四川雅安,很多时候,即便是想念家人了,但遇到“五一”“十一”这样的小长假,他也不能回雅安去。他说,“我们这些久居高原的人,不能频繁来往高原和内地,人在一个环境里有一种均衡,回一趟内地,这种均衡会被打破,再回来又会有高原反应的。”
但是,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却是他持续追求的新目标。2022年8月,徐伍达再次回到藏东昌都芒康县帮达乡,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毛尼村旁边的加嘎村。到加嘎村后,他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先回十多年前驻村过的毛尼村看看。
毛尼村变化很大。那个由汉族老板老张在毛尼村经营的小卖部,如今已经变成由老张的儿子小张接手,小张当然不认识十年前曾经在这里驻村扶贫的年轻学者小徐。让徐伍达高兴的是,老张变成小张,小卖部也变成了超市。“小张这一代年轻人经营的超市,已经成了乡村网络经济的代理点。”徐伍达了解到,小张的超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