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8版
高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三是创新形式加大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宣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如建立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抖音直播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和传播,打造新型乡村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
  (三)加强传统文化人才培养,使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农民群众自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才队伍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一是设置与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如可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管理”“民俗学”等专业,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鼓励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回到农村发展。
  二是加强乡村人才培训。根据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由高校乡村振兴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心及继续教育学院,结合乡村实际,制定乡村人才培训培养计划,培训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解决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才匮乏问题。同时,引导这些文化骨干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打响乡村文化品牌。[5]
  三是高校可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服务、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乡村青年和传统手艺人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创办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四)广泛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宣传活动,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开花结果
  一是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的突出优势。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大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大学生深入乡村、践行社会使命的实际行动。高校团学组织要利用寒暑假经常性组织开展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如开展文化文艺表演,在乡村公共空间手绘涂鸦传统文化墙壁画等。在传统文艺表演中,要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节目,请当地文化艺人上台表演,可以借助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二是组织下派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在乡村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提炼“村规民约”,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活动。组织村干部和骨干人员系统整理本地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家规、家训,提炼形成富有乡村特色的“村规民约”,引导乡村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村规民约”、良好的家风家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村民关系,及时化解村民矛盾,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成长成才。
  三是高校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高校可以组织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数字文化共享工程,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高校可以将学校图书馆与乡村图书馆联动建设,将高校图书馆部分图书捐赠给乡村图书馆或移放至乡村图书馆,供村民借阅学习。高校信息技术中心、继续教育机构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让村民在乡村阅览室、乡村小学师生在学校课堂,就可以通过电脑设备学习当前社会上优秀的教学资源。
  结 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在乡村振兴中,要扛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旗,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支撑,促进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国强、周玮杰:《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2]张波、李群群:《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机制创新》,载《山东社会科学》,2022(3)。
  [3]张敏、林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载《智慧农业导刊》,2023(18)。
  [4]徐瑞仙、殷瑞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载《文化产业》,2023(12)。
  [5]张文英:《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乡村策略研究》,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
  作者简介
  蒋毅刚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教育管理
  蒋奇勇 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