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1版
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山丹样本”研究
官一师”、网格员进入8个乡镇123个村12个社区调解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法律明白人”、村(社区)退休干部组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常驻县乡综治中心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从优选聘4名“金牌调解员”,重点攻坚疑难纠纷。
  第四是调解工作规范化,实现纠纷调解提质增效。实行派单制调解,调解员确认接受后,30日内限期调解,当事人同意延长的不超过15日,多次调解未果且超过延长期限视为调解终结;对调解成功案件及时制作案件卷宗,经评查合格后,兑现个案补贴,确保调解流程合法规范。
  (三)建强“总对总”平台,优化“点对点”靶向诉调路径
  加快推进人民调解由“传统性”向“专业化”“专职化”扩展延伸,实现“专业纠纷专业调、行业纠纷行业调”的高质量化解路径,会同妇联、总工会、工商联、发改局、人社局等制定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入驻“总对总”平台,指导金融、中小企业、价格争议、劳务等领域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工作;积极推进类型化诉调对接,成立“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工作室、“3+N”巾帼工作室等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特邀调解组织,形成涵盖各领域的“N”种专业化解纷合力,“点对点”专办具有行业特点的民事行政纠纷调解。2022年以来,“总对总”平台行业调解纠纷共计563件,调解成功率达59%。
   多元解纷闭环管控,提高“分调裁”化解质效
  (一)“三分流”衔接有序,明确“分调裁”责任主体
  实行“门诊式”导诉分流,对当事人诉求适宜诉前调解的,进行“首次分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对一般矛盾纠纷,组织调解力量就地快速调解;对专业纠纷,调度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限期调解;对重大疑难复杂事项,召集相关责任主体集中攻坚化解。对调解不成功立案后,法官认为仍有调处空间的案件,商县综治中心组织律师、调解员会商研判,通过释法明理取得当事人同意的进行“二次分流”,由法官、调解员联合调处。对诉前调解不成功和不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三次分流”和标记进入诉讼程序,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今年1-10月,流转矛盾纠纷2044件,占法院民商事案件的85.8%,调解成功1477件,成功率达72.3%。
  (二)“四模式”一体推进,提升“分调裁”治理效能
  建立“自行和解+赋强公证+法院执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司法审查)+法院执行”“专职调解员调解+出具调解书+法院执行”“速裁快审+判决调解+法院执行”的四种模式,打破以往诉讼和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解纷方式逐步向一体化、组合式、高效率转变,有效扭转了诉讼案件逐年攀升趋势。赋强公证、司法审查、调解确认是山丹县诉调对接工作亮点,也是赢得群众信赖和认可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申请司法确认664件,出具调解书71件。
  (三)“云调解”便捷省心,优化“分调裁”治理形态
  依托“陇情e通”“码上反映”“12345”热线、“雪亮工程”等平台,全面推行“互联网+诉讼服务”“互联网+调解”等模式,规范网上诉讼、在线化解流程,引导当事人“码”上申请、“云”上调解、“网格驿站”说事,实现从纠纷申请到受理分流、调查取证、纠纷调解、达成协议、结案回访、卷宗存档全程数字化运行,“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降低群众维权成本。2022年以来,网上累计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579件。
  (四)“情理法”案结人和,实现“分调裁”精准施治
  坚持把提升调解协议履行率作为检验案结事了、定纷止争有效手段,确保让每一个调解案件都能化解得开、执行得了。对家事、邻里等矛盾纠纷,通过一杯热茶拉家常、顺心气、促和谐,喝好“感情茶”当场履行;对土地、水电气热供用等纠纷,通过讲道理,让当事双方明理服调,打好“道理牌”自愿履行;对医疗、交通事故赔偿等有明确法律规定的纠纷,以案释法明后果,算明“法律账”自觉履行;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履行的,协调延长履行期限、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履行能力,做好“服务员”督促履行;对反悔不愿履行“易暴雷”的转法院强制执行。通过近三年来分析对比,调解后的案件履约率高于法院诉讼解决案件执行率的30%以上。
  社会协同融合共治,构建公众参与多元共治共享格局
  (一)“乡村善治”善于脚步向前,牢抓源头预防“牛鼻子”
  推行“五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积极开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