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0版
内蒙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研究
汤明媚
    内蒙古巴林左旗大良沟村挖掘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XMZ009)
  内蒙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是民族地区做好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将为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积极力量。内蒙古农牧区居住点点多、面广、距离远的空间结构对算经济账和民生账提出了现实难题;风沙大、霜冻期长的气候性和季节性因素深刻影响宜居体验和宜居建设;农牧区产业底子薄、起步晚、集聚程度差的产业环境加大了宜业乡村建设难度;空心化和老龄化的农牧区人口结构是内蒙古乡村治理和乡村活力的不利因素。应从以乡村规划促进明确乡村发展定位、以优势力量促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以社会合力促进汇聚乡村建设资源、以质量为本促进提升乡村建设能力方面着手推进内蒙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部署和规划,构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着眼全局,内蒙古广大农牧区的面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水平在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战中获得了较大改善,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视角下,农牧区现代化依然水平低、短板多、建设难度大。因此,领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分析内蒙古农牧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难点,研究内蒙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推动内蒙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积累,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综上,内蒙古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能够在实践上探索现代化基础薄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建设路径,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也能够丰富乡村现代化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随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出更为具体的工作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3]从内涵上看,宜居、宜业、和美既有各自丰富内涵,又互促互进、密不可分,是现代化乡村的未来图景。
  “宜居”要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农村在生产生活硬件上的不足,减轻农民在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的顾虑和担忧,推动农村实现既方便生活又有利于开展生产活动。人居环境整治上,需要围绕人畜粪污、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