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8版
公园城市: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的路径探讨
    成都天府新区展开公园城市新场景

地方都绿起来”, 凸显“城绿渗透、城园融合”;依托城市公园营造便捷舒适的绿色出行场景,结合工作、通学、游憩等出行需求,健全“轨道+公交+慢行”融合的绿色出行网络;结合城市公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营造生态旅游、休闲健身、生态体验等游憩场景;秉承“科学绿化、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建造理念,探索低碳的绿色建造模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三)塑造和谐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
  多层次挖掘城市绿色融合发展的空间潜力,在宏观城市总体布局、中观城市分区规划、微观城市地块设计和城市更新上持续发力。建立城市生态廊道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共生链”,强化城市生态连廊网络化发展;城市分区通过生态连廊网络相互连接,合理布局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城市详细规划设计要提供多元化的生态接触空间,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城市街区尺度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单元”,[4]构建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和谐相融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
  以人为本:以创造美好生活为要务,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初衷
  美好生活是公园城市发展的价值追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5]这一理念具体到城市建设实践中,就是坚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优化“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和满足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更多的以城市公园为主体的公共活动空间。
  (一)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均等可达性
  均等可达性是城市公园为民服务品质的重要表征。公园城市建设要有整体思维,尽可能提供并链接更多公园,让全体市民都可以平等享受公园福利。一方面,以居民分布为城市公园建设重要指向。规划设计中,结合城市公园周边用地功能布局,促进居民点、交通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自身有效连接,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居民提供游憩服务。另一方面,构建公园之间便捷舒适的连接系统。综合利用绿道、绿环和绿网链接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实现点、线、面的有机串联,构建便捷可达的游憩廊道。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公园周边有快速路或主干道,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到达,人们越过马路去公园的意愿会降低30%。”[6]
  (二)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游憩服务能力
  提供高品质的游憩服务是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需要。“城市公园建设应该以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为导向,创造具有游憩吸引力和活力的高品质城市公园空间,为城市居民高品质游憩服务提供保障。”[7]在服务导向上,将居民的游憩需求和行为特征作为重要参考;在游憩体验上,将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作为服务核心;在设施配置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完善各类综合公园、专类公园、郊野公园建设,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健身运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