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6版
厚植传统文化根基 筑牢文化自信之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文化自信 吴桂梅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文化自信”列于首位。语文教师要充分使用好语文教材这一载体,在阅读教学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渗透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从“用好教材,夯实传统文化之基”“创设情境,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实践问道,寻根传统文化之源”“亲近阅读,挖掘传统文化之魂”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使其树立文化自信,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可见语文课程除了呈现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其思想价值,还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笔者采用教育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创造、发展并延续下来的语言习惯、文化传承、思维观念和情感认同,蕴含着广泛认可和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思想品德和价值导向,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濡养了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含了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教育日益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实现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将“文化自信”列于首要位置,并明确其概念内涵为“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这就要求一线教师通过小学语文教材的传承,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立起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尊。
  小学阶段是思想价值、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具可塑性,如何用好教材,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身心,培养其文化自信,其方法得当与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本文旨在探讨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利用统编教材这一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有效渗透。
  理解教材,夯实传统文化之基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作为国家意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统编语文教材基于落实新课标精神,增加了许多文质兼美、思想内容深刻的经典文章,其内容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科学、人文等多方面。在内容上体现了民族自信与制度自信;插图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味道”、浓郁的“传统气息”;在教学安排上回归传统,将中国文化摆在第一位。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利用好教材这一特点,精读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将文化自信渗透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