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2版
产教融合视域下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
——以S学院为例 郝丽娟
    新教师岗前培训现场

◎西安思源学院西部乡村专项(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小学全科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ASYZX-XC2313)
  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通过S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与政策要求、S学院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与小学对一线全科教师素养需求的匹配性分析,找到S学院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适应性及不足,针对现有困境提出三条对策:国家尽早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指明育人方向;高校和小学协同,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力合作;高校师资到小学进行轮岗,塑造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意义
  我国当前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分科”和“全科”,两种模式各有千秋。[1]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有向“全科型教师培养”倾斜的趋势。英国最先通过国家政策干预的方式确立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全科模式,随后该模式被美、德等国所效仿。[2]现在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均采用此模式。
  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师教育。教育部2014年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2018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表示“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
  我国政策虽然号召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但官方并没有对其内涵详细解释。学界对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有诸多探讨,但目前暂无定论,对其概念的界定大体有四种:第一种是“样样通”“科科行”的教师。持这一观点的老师认为小学教师应该胜任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工作。第二种是能够承担“某一类”课程教学的老师。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看到了人的局限,提倡全科教师是能够胜任某一类相似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三种是“一专多能”或“双科多能”的教师。目前某些师范院校采用的“1+N”“1+1+N”的培养模式便是这一观点的践行者。第四种是具有“课程整合”理念和能力的教师。
  前两种观点都有站在分科育人的角度上下定义的嫌疑,跟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的理念是分离的,同时,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对教师个人的要求过高,难度较大。第四种观点虽顺应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在师范院校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