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3版
产教融合视域下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
    基础教育学院开展卓越教师实验班阅读学习分享会

人的过程中又显得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第三种观点,在实践中采用得比较多,但笔者认为,该定义对于全科教师的素养要求表达得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完善。
  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首先,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探索出来的一条“培师”道路,是多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来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其次,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小学阶段较之于专业知识,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等的培养更重要,在小学阶段推行全科教师培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也能解决我国,尤其是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
  总体而言,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势在必行,对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和探索应持续进行。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前培养进行探索,旨在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进行匹配,力求为社会输出适配度更高的小学全科教师。
  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课程设置予以支撑。以定位于应用型办学的S学院为例,其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全科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对应的学时分别为:1196、1278、420、80,对应的学分分别为:60.5、64、21、4,总计学时2974,学分总计149.5。从课程性质来看,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的学分为109.5,占比为73.24%;学时为2246,占比为75.52%。选修课的学分为40,占比为26.76%;学时为728,占比为24.48%。从理论课和实践课这一维度来分析,理论课学时为1793,占比60.29%;实践课学时为1181,占比为39.71%。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划定6个必修的学习领域,分别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小学教育基础、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其中四年制本科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时最低必修学分为24学分,教育实践周为18周。
  依据《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对照S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得出现有课程的设置从课程类别的覆盖以及数量上均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很大程度上能够支撑S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的类型上没有按照《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分类标准进行课程类别的划分,不利于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且开设课程的总学分不高。二是选修课的开设学时不够丰富,与全科教师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匹配度不够高。三是实践课的比例有待加强。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S学院实践课时占比为39.71%,但实践课时中包括了399个课内实践课时,实习实训的占比不足30%。
  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国家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义。我国教育界有很多学者就教师的专业素养展开了研究。叶澜教授主张三分法,将教师专业素养分为: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3]研究以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中,教师专业素养的五分法为依据,参考卓庆敏硕士论文[4]的相关问卷制作本研究的问卷,向一线小学全科教师进行问卷发放,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出发,锁定用人单位对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进而找寻进行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重点,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依据。
  本次问卷内容设计包括基本信息及小学全科教师素养需求两大方面,第二部分共设计24题,23道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