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0版
网课流行对法学线下教学的挑战及其应对
殷 磊
  法学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更是发展迅猛。毋庸置疑,网课特别是一些名家学者开设的网课,由于其具有的学习上的便捷性、内容上的实用性以及前沿性,对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受众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也对高校法学课程的线下教学产生了不容回避的压力。面对挑战,只有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才是高校以及法学教师的不二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提高教师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自2020年开始,我国在大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阶段都启动了网课模式(本文所称“网课”与“网络课程”的含义没有区别,仅出于行文的需要)。广大师生对网课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到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意外的变革。高校法学教育也融入了这场历史性变革中,一些一流院校还面向公众开设了网络课程,并受到广泛欢迎。毫无疑问,法学网络课程在体现本学科独有特点的同时,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高校法学教学的思想、习惯以及方法,特别是对于尚以线下教学为主的高校来说,网络课程特别是名家学者网课的流行也带来现实的挑战。因此,如何立足于本学校的实际,扬长避短,以更好地完成法学课程的教学,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法学网络课程的特点
  首先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网课指的是各高校面向公众开设的网络课程,而非教师仅为方便教学采取的网络线上模式。经过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检索和分析,笔者认为法学网络课程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设主体和平台多元
  从最初的各高校自主性地开设一些网络课程,到目前开设主体已发展到遍地开花的程度,其中包括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出版社、法律服务机构、研究院所甚至一些国家机关,等等。网络课程的开设平台亦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中既包括各开设主体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又不乏一些为公众所熟知的互联网视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都涉足法学网络课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二)课程内容指向性强
  总的来说,法学网络课程的讲授内容可分为三类,即培训辅导类、法律普及类和专题研究类。培训辅导类课程既有面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等应试的内容,也有面向其他群体的培训类课程;法律普及类课程主要针对一些热点法律现象进行普法宣传,这类网课的受众较广,且参与人数较多,容易引起共鸣;专题研究类课程主要就一些专门理论问题开展讲授和讨论,这类课程则主要面向法律工作者和研究人员。
  (三)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法学课程都邀请了高校或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特别是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双一流”大学的学者更是受到热捧,更有学者因为讲授网络课程成为“网红”,[1]这都反映出公众对名家学者的高度认同和一些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对法学“大咖”的崇拜。
  法学网络课程对法学线下教学的挑战
  (一)法学网络课程的流行对学生的影响
  法学网络课程特别是名家学者网课的涌现对在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产生了“别人家的学校”的心理。事实上,各普通高校不乏敬业、勤恳的法学教师,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高校往往缺乏名家学者,这显然难以满足一些学生的偶像情结。个别学生甚至因为自己就读的学校不知名,任课老师没有名气,而出现学习意愿下降的现象,这对于做好教学工作显然是有害的。
  其次是养成了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