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6版
高校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路径
孙柏林 肖文玹
◎2023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高校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项目编号:38304216)
  高校校史承载了学校建校以来的历史沿革,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提升师生对本校、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校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一定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程度低、学生对校史关注度不高、校史文化活动吸引力不强等。为此,要挖掘校史思想政治元素,将之融入现有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体系当中;要强化师生对校史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常态化的校史学习氛围;要打造校史育人活动载体,搭建校史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平台,从而实现以“史”育人,立德树人。推动校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史承载了高校建立以来的历史沿革,是对高校发展轨迹的珍贵记录。高校的校史既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1]本文从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入手,剖析当前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苏州大学为例,探讨校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丰富校史研究理论成果,推动校史思政教育工作守正创新。
  价值审思:高校校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立德树人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若要坚持守正创新,就要摒弃以往偏重理论“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引入更多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用生动素材来诠释理论内容。校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提供鲜活素材。在漫漫校史长河中淬炼的爱国主义基因、理想信念教育元素等,能够帮助青年学子健全人格,而校史长河中闪烁的众多校友的光辉事迹,能够在青年成长奋斗的过程中提供榜样引领,从而推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实现。我国众多高校校史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沉浮,其本身也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史”教育等众多教育内容直接关联契合,同时也是党史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2]校史资源的挖掘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抓手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走实增效,就不能照本宣科,校史的融入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推陈出新、创新性发展提供众多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能够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互补,提升立德树人效果。[3]
  (二)培育爱国荣校时代新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校史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能够为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供精神之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部分刚刚步入大学、价值辨识能力较弱的学子,可能会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如此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校史中涌现出的无数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件,能够为理想信念的培育提供众多素材。通过将丰富感人的校史素材呈现给大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补足“理想之钙”。挖掘校史思想政治元素,能够为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骨气之根。各个时期大学展现的精神气质是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精神气质是指不同时代的青年学生和教职工所共同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念,这种精神气质的传承能够产生归属感,凝聚成强大的荣校、爱校力量,进而增强家国情怀。杰出校友能够为建立学生们的专业自信提供榜样引导。部分大学生在学业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