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1版
论新时代“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需要强化民歌展演、民歌比赛的品牌性、定期性与连续性。“陕北民歌”多元融合方面,除了与文学艺术合作,与文化旅游合作之外,还需要多方开拓、努力尝试与其他更多领域的融合协作。
  三是“陕北民歌”新作词曲作品仍待成为经典。多年来,基于我省多项文艺扶持政策,先后诞生诸多品质较高的“陕北民歌”新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实现高规格、高质量的评优获奖。然而,“陕北民歌”新作品普遍存在的品质提升问题仍待思考推进。
  四是“陕北民歌”数字化数据化建设尚需全局谋划。“陕北民歌”数据化建设与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需全局统筹,整体规划,分项落实,继而逐步完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标准来看,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数字化理念具有建设性作用。当下,亟需根据“陕北民歌”数字化现状,出台指导性意见建议。“陕北民歌”数字化资源整合方面,数据建设的全面性、可靠性、技术性尚需提升。“陕北民歌”数字化资源采集方面,采集流程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尚需加强。
  五是“陕北民歌”所据陕北方言确需科普宣传。在“陕北民歌”中,方言演唱、方言表达、方言词语往往引人入胜,陕北方言对于陕北民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在“陕北民歌”文化品牌保护建设当中,对于陕北方言的系统科普与广泛宣传确需加大力度。
  新时代“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发展建议
  一是以法规制度为“陕北民歌”保驾护航。以秦腔建设发展为参考,以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为依据,以“陕北民歌”文化品牌迫切需求为契机,以综合深入调查研判为前提,适时制定出台促进“陕北民歌”发展相关法规制度,精准指导“陕北民歌”非遗事业持续发展。
  二是以多元融合令“陕北民歌”百花齐放。其一是鼎力扶持“陕北民歌”品牌性活动。依托“陕北民歌”高级别比赛,如“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等,将其建设成驰名陕西、闻名全国的民歌类专业比赛。立足“陕北民歌”全民性比赛,如“歌从陕北来——2024陕北民歌抖音挑战赛”等,将其打造成服务群众、传播非遗的民歌类文娱比赛。其二是持续激励“陕北民歌”多领域融合。以《黑神话:悟空》电子游戏与“陕北说书”有机融合为启发,积极思索并主动尝试“陕北民歌”与影视、文旅、动漫、游戏、手办等的协作之路。
  三是以上品佳作为“陕北民歌”新增经典。其一是积极谱写“陕北民歌”时代性新作。“陕北民歌”因时而歌,有感而歌,时代性造就其独特魅力。近年新作民歌《陕北绿了百姓笑了》即从时代性出发,以民歌形式道出陕北治沙卓有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美丽面貌。其二是着力书写“陕北民歌”人民性新作。“陕北民歌”因事而歌,为人而歌,人民性成就其艺术特色。时代性与人民性是经典民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是以数字技术令“陕北民歌”恒久典藏。其一是编撰发布“陕北民歌”数字化手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为范本,组织编撰“陕北民歌”数字化流程操作指导手册,从数字化采集、录入、编辑、处理、呈现、运用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其二是规范采集“陕北民歌”综合性数据。培训学习、全面掌握、依规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第三部分:传统音乐”等采集方法,在往后的数字化采集中做到有“法”必依,对所采民歌数据负责。其三是建设完善“陕北民歌”网络数据库。依托“中国音乐家协会陕北民歌研究会”“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陕北民歌”数据库建设,普查民歌现有资源,并转化为数字化形式。
  五是以陕北方言为“陕北民歌”锦上添花。其一是多方科普“陕北方言”。以《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B2-14陕西省的汉语方言”[2]内容为依据,从方言分区入手进行科普。其二是综合宣传“陕北方言”。可依托“陕北民歌博物馆”线下线上展厅,增设“陕北方言”展区,以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讲解员讲述、文物展出、纪录片播放等方式,宣传“陕北方言”的历史发展、方言分区、方言特点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h ttp://ww w.x inhu anet.co m/poli tics/2 015-10 /14/c_1116825558.htm,2015-10-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25-232页。
  作者简介
  仝筱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