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红色文化资源天然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把握规律的重要知识来源。英语教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主义文化内涵,将艰苦奋斗、勇敢拼搏的道德品质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大学英语课程里融入“思政味道”,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铸魂育人的目的。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现实困境
(一) 红色文化功能认知参差不齐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大多来自阅读书籍、观看红色影视剧或参观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伟人故居等形式。由于大部分红色文化教材、书籍等材料重事实陈述,仅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表面介绍,缺乏凝练升华,未能充分阐释解读其深刻内涵,导致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一知半解,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认识存在偏差。另外,由于社会环境原因,部分大学生眼中只盯着考试成绩、学分,“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红色文化教育丝毫不感兴趣或简单应付,因而需进一步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
(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红色文化的话语方式和传播路径应紧跟时代潮流。当前高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的生活和趣味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说教式、宣讲式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参观活动、报刊书籍、网络信息等方式进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难产生共鸣,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有限,更难以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部分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教、研等活动形式单一,象征性多于教育意义,导致主题不突出,仪式感不强,活动质量差。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部分自编教材和讲义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精神滋养,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挖掘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放大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可持续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之路。
(四)红色师资队伍培养存在差距
英语教师应当利用教授西方语言文化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语言知识优先的授课理念以及专业背景的制约,大学英语红色师资队伍仍偏小偏弱、力量不强,教师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学技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西方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深挖“红色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然而这些内容大多取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事物,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却鲜有深入的探讨和展现,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有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挖“红色资源”。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按照中国道路、中国外交、中国文化等内容设置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注明课程思政应用指南以及相关的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s”“The Story of China ”“China: Time of Xi”等等,将一些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世界带来的变化,通过了解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了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豪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是编写中英文版校本教材。按照突出课程思政属性原则,组织教师收集、编写中英文版本红色文化资源校本教材、专题讲义或课外读物,弥补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不足,并建立数字资源库。
三是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指南。优化顶层设计,将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纳入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等多维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作用。校本英语教材的编写可结合时事、时代、国策与校园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优秀师生事迹等元素加入教材,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打造“红色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创新话语表达,活用数字技术,引导实践体验,激励学生主动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体验,发挥大学英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现实困境
(一) 红色文化功能认知参差不齐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大多来自阅读书籍、观看红色影视剧或参观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伟人故居等形式。由于大部分红色文化教材、书籍等材料重事实陈述,仅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表面介绍,缺乏凝练升华,未能充分阐释解读其深刻内涵,导致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一知半解,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认识存在偏差。另外,由于社会环境原因,部分大学生眼中只盯着考试成绩、学分,“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红色文化教育丝毫不感兴趣或简单应付,因而需进一步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
(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红色文化的话语方式和传播路径应紧跟时代潮流。当前高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的生活和趣味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说教式、宣讲式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参观活动、报刊书籍、网络信息等方式进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难产生共鸣,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有限,更难以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部分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教、研等活动形式单一,象征性多于教育意义,导致主题不突出,仪式感不强,活动质量差。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部分自编教材和讲义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精神滋养,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挖掘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放大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可持续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之路。
(四)红色师资队伍培养存在差距
英语教师应当利用教授西方语言文化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语言知识优先的授课理念以及专业背景的制约,大学英语红色师资队伍仍偏小偏弱、力量不强,教师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学技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西方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深挖“红色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然而这些内容大多取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事物,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却鲜有深入的探讨和展现,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有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挖“红色资源”。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按照中国道路、中国外交、中国文化等内容设置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注明课程思政应用指南以及相关的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s”“The Story of China ”“China: Time of Xi”等等,将一些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世界带来的变化,通过了解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了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豪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是编写中英文版校本教材。按照突出课程思政属性原则,组织教师收集、编写中英文版本红色文化资源校本教材、专题讲义或课外读物,弥补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不足,并建立数字资源库。
三是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指南。优化顶层设计,将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纳入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等多维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作用。校本英语教材的编写可结合时事、时代、国策与校园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优秀师生事迹等元素加入教材,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打造“红色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创新话语表达,活用数字技术,引导实践体验,激励学生主动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体验,发挥大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