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汽车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依托,主动承接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各类关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专精特新企业等,打造国家级承接跨境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示范园区。加强园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加强核心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新四基”能力建设,提升园区产业链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链的配套与延伸。
三是完善承载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及机构入驻成本,特别是土地、水电气、物流等成本。按照“建链、补链”的思路,发挥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提高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一批小试、中试基地。以广西汽车跨境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在承接跨境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通过升级、自建、协同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小试、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样品生产、技术鉴定、批量试制、工艺熟化等服务。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采取引进建设、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等方式,建设一批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为跨境汽车产业提供测试检测、功能认证、应用场景实测等服务。
(五)建设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中心
一是实施跨境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保障工程。重点是从构建广西面向东盟汽车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角度,结合平陆运河的开发建设,提前布局锂矿、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战略物资的储运基地。加快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鼓励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积极对接国际品牌商在南宁设立商品集散中心。鼓励发展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实现与东盟重要枢纽城市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对接。
二是推动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集成创新。依托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中心,加大对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压力测试,打造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例如可利用钦州港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绿色石化优势,参考浙江自贸区经验,力争面向东盟的油品贸易自由化和交易体制改革试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以及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在大宗商品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及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开展压力测试,探索更为便利高效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新模式。
三是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系统建设。把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及分拨中心建设与当前正在推进的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做大现货交易规模,争取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现货交易中心。发挥北部湾港的储运优势,与上海、大连、郑州、新加坡等期货交易所开展深度合作,在北部湾建设交割仓库。积极向国家申请北部湾期货交易所。
注释
①李欣怡:《东盟连续4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041531684521700&wfr=spider&for=pc。
②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4年度)》。
③阎二鹏:《海上通道安全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模式选择与制度构想》,《海峡法学》,2018(4):53-61页。
④国家统计局:《202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4。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汽车处:《从“新”出发——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http://gxt.gxzf.gov.cn/wzsy/zwdt/gxdt/t18159000.shtml。
⑥农冠斌:《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西全力推进“一二五”工程》,http://gx.news.cn/20240329/379515acd4a84c97821570243114ff3d/c.html。
⑦国家统计局:《201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⑧石睿鹏:《五菱印尼公司第160,000辆整车暨云朵出口车下线仪式举行》,https://gx.chinadaily.com.cn/a/202411/28/WS67482eb8a310b59111da612d.html。
参考文献
[1]盛朝迅:《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与方略》,《改革》,2019(10):46-56页。
[2]祝坤福、高翔、杨翠红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冲击和我国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284-288页。
[3]刘志、凌永辉:《打通双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战略思路和关键举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65-72+2页。
[4]李碧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链-图-群-策发展》,《福建日报》,2021-3-21(10)。
[5]陈琛、赵娟:《美国构建和长期保持产业链控制能力的五种模式》,https://mp.weixin.qq.com/s/sO14wseywpZgNnb50-jE0A。
作者简介
姚 华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科技战略
三是完善承载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及机构入驻成本,特别是土地、水电气、物流等成本。按照“建链、补链”的思路,发挥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提高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一批小试、中试基地。以广西汽车跨境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在承接跨境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通过升级、自建、协同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小试、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样品生产、技术鉴定、批量试制、工艺熟化等服务。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采取引进建设、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等方式,建设一批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为跨境汽车产业提供测试检测、功能认证、应用场景实测等服务。
(五)建设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中心
一是实施跨境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保障工程。重点是从构建广西面向东盟汽车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角度,结合平陆运河的开发建设,提前布局锂矿、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战略物资的储运基地。加快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鼓励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积极对接国际品牌商在南宁设立商品集散中心。鼓励发展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实现与东盟重要枢纽城市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对接。
二是推动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集成创新。依托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中心,加大对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压力测试,打造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例如可利用钦州港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绿色石化优势,参考浙江自贸区经验,力争面向东盟的油品贸易自由化和交易体制改革试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以及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在大宗商品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及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开展压力测试,探索更为便利高效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新模式。
三是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系统建设。把北部湾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及分拨中心建设与当前正在推进的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做大现货交易规模,争取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现货交易中心。发挥北部湾港的储运优势,与上海、大连、郑州、新加坡等期货交易所开展深度合作,在北部湾建设交割仓库。积极向国家申请北部湾期货交易所。
注释
①李欣怡:《东盟连续4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041531684521700&wfr=spider&for=pc。
②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4年度)》。
③阎二鹏:《海上通道安全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模式选择与制度构想》,《海峡法学》,2018(4):53-61页。
④国家统计局:《202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4。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汽车处:《从“新”出发——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http://gxt.gxzf.gov.cn/wzsy/zwdt/gxdt/t18159000.shtml。
⑥农冠斌:《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西全力推进“一二五”工程》,http://gx.news.cn/20240329/379515acd4a84c97821570243114ff3d/c.html。
⑦国家统计局:《201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⑧石睿鹏:《五菱印尼公司第160,000辆整车暨云朵出口车下线仪式举行》,https://gx.chinadaily.com.cn/a/202411/28/WS67482eb8a310b59111da612d.html。
参考文献
[1]盛朝迅:《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与方略》,《改革》,2019(10):46-56页。
[2]祝坤福、高翔、杨翠红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冲击和我国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284-288页。
[3]刘志、凌永辉:《打通双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战略思路和关键举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65-72+2页。
[4]李碧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链-图-群-策发展》,《福建日报》,2021-3-21(10)。
[5]陈琛、赵娟:《美国构建和长期保持产业链控制能力的五种模式》,https://mp.weixin.qq.com/s/sO14wseywpZgNnb50-jE0A。
作者简介
姚 华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科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