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畴《中国近世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典范意义
醒、抗争、自强是其中的主线,魏野畴十分敏锐地看出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个觉醒进程中的转折意义与阶段性地位。他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经济政策及政治政策,顺着蜗旋型的方式,要把中国变做西方人的征服地了。”另一方面,鸦片战争“挫折清政府的傲慢尊大的习气”,“中国人的迷梦也自此快要觉醒了!”在叙述三元里事件时,他写道:“这是中国民族觉悟的开始啊!”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时,他认识到中国之国际地位由此坠落,列强瓜分狂潮因此而来,同时“中国人之觉醒自此发动了!”在叙述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时,他沉痛地怒斥列强侵略的罪行,“可怜!清政府多年敲剥人民的积蓄。竟被各国军队一时分赃了!”至此,清政府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权威,革命运动即将到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日益明晰。 [11]
无论是魏野畴在书中对历史分期的认识,还是对历史进程的梳理与阐释,都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他对“现代”有着深刻的认识,写作本书也是为了应对现代的问题,“做历史的人,要明白现代的趋势和问题。历史本身就是要追溯现代趋势,并明白现代问题的来历,给人一个解决现代问题的刺激、希望和指点。”首先,他所说的“现代”指的是“一般平民的觉悟”,“觉悟得自己根本上都是个‘人’”,在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实现“民主主义”。进而,他认为“一般平民的觉悟”和全方位的民主主义是由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实在因为科学给予经济上的大变化”。[12]李大钊将“民主主义”称为“平民主义”,“现在的平民主义,是一个气质,是一个精神的风习,是一个生活的大观;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个纯粹理解的产物,并且是深染了些感情、冲动、念望的色泽。”此思潮在五四时期很流行,魏野畴也受到了李大钊平民主义学说的影响。[13]魏野畴将平民主义作为“现代”的含义,也就是他所追求的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的方案。他回顾鸦片战争以来被侵略压迫的历史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因素既是政治外交失败的动因,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尤其表现在人民群众力量的觉醒和发动上,也就是“一般平民的觉悟”。可以说,魏野畴看到了开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动力,而以李大钊和他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开辟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锋队和领路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4]
魏野畴著书时正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革命运动兴起之时,他用自身的言论和行动参与其中,创作、讲授《中国近世史》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世史》不仅是他在知识和思想上初步运用唯物史观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著述,也是他从事革命宣传和革命运动的有力武器,他在陕西各地的学校中以教材和课程的形式,以这本书的革命思想启蒙了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同时,这本书也成为魏野畴为代表的先知先觉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最重要的痕迹,至今对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领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与革命精神,对我们在高校开展思政课程建设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既有研究如房德邻:《魏野畴烈士和他的〈中国近世史〉》,《史学史研究》1992年第3期;于文善:《魏野畴与〈中国近世史〉》,《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刘芹:《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体认——以其著述为例》,《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孔从周:《魏野畴二三事》,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编:《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49页。
[2]陶德麟、何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页。
[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15-51页。
[4]陈峰:《“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的流变》,《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
[5]—[7][9]—[12]魏野畴:《中国近世史》,上海申江书店,1930:1-295页。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求是》,2021(4)。
[13]李大钊:《平民主义》,华夏出版社,2005:14页。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2022-10-26(01)。
作者简介
张淑敏 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无论是魏野畴在书中对历史分期的认识,还是对历史进程的梳理与阐释,都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他对“现代”有着深刻的认识,写作本书也是为了应对现代的问题,“做历史的人,要明白现代的趋势和问题。历史本身就是要追溯现代趋势,并明白现代问题的来历,给人一个解决现代问题的刺激、希望和指点。”首先,他所说的“现代”指的是“一般平民的觉悟”,“觉悟得自己根本上都是个‘人’”,在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实现“民主主义”。进而,他认为“一般平民的觉悟”和全方位的民主主义是由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实在因为科学给予经济上的大变化”。[12]李大钊将“民主主义”称为“平民主义”,“现在的平民主义,是一个气质,是一个精神的风习,是一个生活的大观;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个纯粹理解的产物,并且是深染了些感情、冲动、念望的色泽。”此思潮在五四时期很流行,魏野畴也受到了李大钊平民主义学说的影响。[13]魏野畴将平民主义作为“现代”的含义,也就是他所追求的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的方案。他回顾鸦片战争以来被侵略压迫的历史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因素既是政治外交失败的动因,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尤其表现在人民群众力量的觉醒和发动上,也就是“一般平民的觉悟”。可以说,魏野畴看到了开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动力,而以李大钊和他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开辟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锋队和领路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4]
魏野畴著书时正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革命运动兴起之时,他用自身的言论和行动参与其中,创作、讲授《中国近世史》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世史》不仅是他在知识和思想上初步运用唯物史观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著述,也是他从事革命宣传和革命运动的有力武器,他在陕西各地的学校中以教材和课程的形式,以这本书的革命思想启蒙了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同时,这本书也成为魏野畴为代表的先知先觉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最重要的痕迹,至今对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领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与革命精神,对我们在高校开展思政课程建设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既有研究如房德邻:《魏野畴烈士和他的〈中国近世史〉》,《史学史研究》1992年第3期;于文善:《魏野畴与〈中国近世史〉》,《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刘芹:《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体认——以其著述为例》,《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孔从周:《魏野畴二三事》,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编:《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49页。
[2]陶德麟、何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页。
[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15-51页。
[4]陈峰:《“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的流变》,《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
[5]—[7][9]—[12]魏野畴:《中国近世史》,上海申江书店,1930:1-295页。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求是》,2021(4)。
[13]李大钊:《平民主义》,华夏出版社,2005:14页。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2022-10-26(01)。
作者简介
张淑敏 西安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