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8版
文化自信视域下闽西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钟国文
    古田会议会址

  红色文化对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和抑制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价值引领作用。近年来红色文化产业井喷,但存在开发同质化、品牌效应欠缺、数字化转型慢和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通过探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价值及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新一轮产业革命形势下更新经营理念、加强科技装备、实施数字驱动战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当今世界正经受意识形态多元化冲击,文化自信对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其中的伟大建党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和优良革命传统等宝贵精神财富,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统筹利用红色资源,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闽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为增进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和激发爱国情感等提供良好平台。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素有“二十年红旗不倒”之誉,这里共有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475处,其中41处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以古田会议旧址群为核心打造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通过文旅融合辐射吃、住、行、游、购、娱等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有望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并促进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等高质量发展。
  闽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积蓄精神力量,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弘扬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进经济生态化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通过整合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与物质元素,不仅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贡献,还提供了传承优秀文化与经济发展相长的渠道。闽西是土地革命摇篮,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孕育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激励着一代代接班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男女平等理念,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历史源泉;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新生代青年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因此,红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传承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也是振奋人心并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