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资产 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高了群众对交易平台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也提升了要素交易市场的良好社会形象。
(六)强化监督管理,防范交易风险
一方面,指导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西安市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增强其记账、管理、预警及监督等功能,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台账,并加强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合同到期后需要重新进入市场的资产资源,确保所有应当纳入平台管理的资产都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公开相关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交易状况,从而更好地行使他们的民主监督权。另一方面,与市、区县(开发区)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紧密沟通,配合做好各类城乡融合要素交易的相关前置服务和审批工作,切实加强对交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确保交易业务合法合规开展,既降低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也增强了交易参与方的信心。同时对在两级要素交易市场完成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及时在同级城乡融合要素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进一步完善要素交易市场运行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开创性和开拓性极强的改革工作,也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对中央“城乡融合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要求的创造性执行。
一是理念领先。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秉承“以人为本,善用资源,创造价值,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注重村民实际需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创造更多价值,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二是体系健全。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市、区(县)、街(镇)、村四级联动的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全方位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实现交易信息系统全市全域覆盖。借助交易市场平台优势,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出的局面。
三是交易完备。不断完善交易制度、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和服务规范,充分利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成果进行宣传推广,扎实推进集体“三资”入场交易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更好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的潜在价值。
四是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9月20日,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共成交农村工程建设项目采购、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闲置农村住房和宅基地交易等10项交易品种71宗交易项目,累计成交金额约3.98亿元。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坚持发挥一流平台的内引外联作用,不断提升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在推动西安乃至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资源资产高效流转等方面正显现出愈发重要的龙头作用。面向未来,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加快引进更多优质项目,积极推进资源资产交易,全力带动农民增收,全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银:《资源要素“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途》,《群言》,2019(1):7-10页。
[2]汪文松:《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要素流动的路径探讨》,《辽宁经济》,2019(8):42-43页。
[3]郭素芳:《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框架下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保障机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3):33-39页。
[4]张玉林:《21世纪的城乡关系、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8-30页。
[5]夏英、张瑞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逻辑、行为特征及改革效能》,《经济纵横》,2020(7):59-66页。
[6]闵师、王晓兵、项诚、黄季焜:《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模式与挑战》,《农业经济问题》,2019(5):19-29页。
[7]陆三英:《嘉兴王江泾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实践与思考》,《新农村》,2017(4):16-17页。
[8]刘雪妮:《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来了》,《西安日报》,2024-03-22(03)。
[9]顾荣:《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平等交换》,《西安日报》,2024-04-12(01)。
作者简介
寇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城乡治理、科技政策
郝安宁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城乡治理
(六)强化监督管理,防范交易风险
一方面,指导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西安市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增强其记账、管理、预警及监督等功能,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台账,并加强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合同到期后需要重新进入市场的资产资源,确保所有应当纳入平台管理的资产都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公开相关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交易状况,从而更好地行使他们的民主监督权。另一方面,与市、区县(开发区)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紧密沟通,配合做好各类城乡融合要素交易的相关前置服务和审批工作,切实加强对交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确保交易业务合法合规开展,既降低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也增强了交易参与方的信心。同时对在两级要素交易市场完成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及时在同级城乡融合要素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进一步完善要素交易市场运行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开创性和开拓性极强的改革工作,也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对中央“城乡融合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要求的创造性执行。
一是理念领先。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秉承“以人为本,善用资源,创造价值,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注重村民实际需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创造更多价值,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二是体系健全。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市、区(县)、街(镇)、村四级联动的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全方位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实现交易信息系统全市全域覆盖。借助交易市场平台优势,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出的局面。
三是交易完备。不断完善交易制度、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和服务规范,充分利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成果进行宣传推广,扎实推进集体“三资”入场交易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更好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的潜在价值。
四是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9月20日,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共成交农村工程建设项目采购、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闲置农村住房和宅基地交易等10项交易品种71宗交易项目,累计成交金额约3.98亿元。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坚持发挥一流平台的内引外联作用,不断提升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在推动西安乃至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资源资产高效流转等方面正显现出愈发重要的龙头作用。面向未来,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加快引进更多优质项目,积极推进资源资产交易,全力带动农民增收,全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银:《资源要素“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途》,《群言》,2019(1):7-10页。
[2]汪文松:《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要素流动的路径探讨》,《辽宁经济》,2019(8):42-43页。
[3]郭素芳:《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框架下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保障机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3):33-39页。
[4]张玉林:《21世纪的城乡关系、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8-30页。
[5]夏英、张瑞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逻辑、行为特征及改革效能》,《经济纵横》,2020(7):59-66页。
[6]闵师、王晓兵、项诚、黄季焜:《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模式与挑战》,《农业经济问题》,2019(5):19-29页。
[7]陆三英:《嘉兴王江泾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实践与思考》,《新农村》,2017(4):16-17页。
[8]刘雪妮:《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来了》,《西安日报》,2024-03-22(03)。
[9]顾荣:《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平等交换》,《西安日报》,2024-04-12(01)。
作者简介
寇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城乡治理、科技政策
郝安宁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城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