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8版
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红寺堡酒庄灌装生产线

的黄河水,从此拓宽了生活的出路。引黄灌溉有效地改善了干旱劣势,孕育出了红寺堡灌区这片绿洲,此后短短20多年间,宁夏南部山区约23万贫困群众在此安家落户、脱贫致富,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灌溉工程像巨龙蜿蜒盘旋在红寺堡的大地之上,为红寺堡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更为红寺堡的腾飞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一个物阜民丰、阡陌纵横的新红寺堡崛起于亘古的荒原之上!
  红寺堡好风土,成就高品质葡萄酒
  葡萄酒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世界葡萄酒格局主要由“旧世界”和“新世界”两大阵营构成。“旧世界”这一名称主要指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版块的产葡萄酒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几百年的传统葡萄酒酿造文化历史,他们崇尚传统,尊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固有传统,甚至是家族传统,从葡萄种植到酿造工艺都严格遵循详尽而牢不可破的规矩。法国的法律规定,酒农不能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对葡萄秧浇水,施肥次数也应控制在最少,强调葡萄酒是“上帝的礼物”,是自然的产物。而“新世界”,则是指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的葡萄酒酿造国家,这些国家抛开旧世界的繁文缛节,大胆地加入更多科技成分对酿酒工艺进行创新,希望通过新的技术以使葡萄酒达到更好的平衡。相较旧世界,新世界的葡萄庄园主们对诸如浇水、施肥等葡萄种植环节没有严格的规定,他们相信聪明的“人为”更能体现智慧的成果。
  随着全球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也正在融入世界葡萄酒发展新格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通过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等活动,不断加强与世界葡萄酒产区的交流与合作,展示着中国葡萄酒产业实力、发展活力和文化魅力,有力推动了葡萄酒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葡萄酒泰斗贺普超先生在考察宁夏的风土条件后,首次提出“贺兰山东麓是葡萄酒的未来之乡”的赞誉;2015年3月,在中国葡萄酒白皮书发布会上,红寺堡获得“中国葡萄酒第一镇”荣誉;2018年,红寺堡区被评为“贺兰山东麓明星产区”。截至2023年底,红寺堡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亩,有注册葡萄酒企业28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年产成品酒800万瓶,产值超过4亿元。
  从产业布局看,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六大葡萄酒产区由北及南依次为石嘴山产区、贺兰产区、银川产区、永宁产区、青铜峡产区、红寺堡产区。但为何红寺堡区的葡萄酒却能屡获殊荣?红寺堡酒庄总经理白军向记者解释道:“为什么1982年的法国拉菲葡萄酒闻名世界?这主要由于当年法国的雨水少,病虫害少,葡萄大面积丰收,酿出的葡萄酒自然一举成名。此外,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底蕴深厚,他们认为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他们让葡萄听着音乐长大。在我们国家,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9000-7000年前,这与迄今认定最早起源于8000多年前的欧亚高加索地区‘世界最古老的葡萄酒’处于同一时代,也就是说中国也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但直到盛唐时期,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才大规模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力地证明了当时葡萄酒的大发展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葡萄酒产业飞速发展起来,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甘肃、宁夏、新疆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