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利条件。这些好风土,自然成就了红寺堡葡萄酒的好品质。”白军自信且幽默地形容道,“红寺堡产出的每一瓶葡萄酒都是‘82年的拉菲’。”
红寺堡酒庄,打造葡萄酒主题文化城
红寺堡酒庄从初创之日就一波三折,由于“红寺堡”商标品牌早在2009 年以前就被他人注册,因而正宗的本土红寺堡酒庄就无法使用这一商标,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为了塑造以地域品牌为主的葡萄酒文化,红寺堡酒庄于2014年不惜重金将“红寺堡”商标高价回购,最终使得红寺堡酒庄真正成为“红寺堡”商标的持有人,更使这一地域品牌再次回归宁夏产区。
红寺堡酒庄作为宁夏贺兰山东麓建设最早的酒庄之一,也是红寺堡葡萄酒主题文化城项目的核心区,历经多年的积淀发展,已成为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明星品牌。白军说:“红寺堡酒庄就位于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过的移民安置代表村——弘德村,酒庄于2014年5月开始建设,从昔日的一片荒漠到十年努力的绿洲,现植的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黑比诺、梅鹿辄、霞多丽、贵人香等世界名贵酿酒葡萄品种已全部挂果并通过有机认证,盛产期年产可以达到2400吨……这些无不凝结着我们的心血和辛劳。但我们更希望红寺堡酒庄能够发挥龙头作用,以葡萄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助推红寺堡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据酒庄办公室主任虎建仁介绍,红寺堡酒庄占地共8730亩,其中葡萄园占地达到5500亩,文化产业园占地133亩,葡萄主题文化观光园占地3097亩。在葡萄酒文化园中,已建成1.4万平方米的葡萄酒博物馆、农产品会展厅、商务中心,3000平方米的地下酒窖,6000平方米的发酵生产、灌装车间,年生产能力可达2400吨。在虎建仁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红寺堡酒庄。葡萄酒博物馆除详细展示世界葡萄酒发展史、葡萄酒产区、葡萄酒酿造方式、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红寺堡葡萄酒产区及红寺堡酒庄等28家区内酒庄情况外,还讲述了扬黄灌溉工程等重大扶贫项目,在这里每个人都能邂逅葡萄酒的前世今生。穿过拱形楼梯,慢步走入地下酒窖,欧式吊灯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是时间静止的秘境,一排排陶罐整齐排列,好似每一滴酒液都在静默中酝酿着醇厚与芬芳,等待着开启那一刻的惊艳与醇香。虎建仁介绍道:“红寺堡酒庄的陶罐均由富含硒、钙等元素的天然安全优质矿土及辅料精心高温烧制而成,稳定性高,让酒体中含有更多、更丰富的人体有益微量元素。酒体自然成熟于陶坛中,呈深石榴红色,富有浓郁的红色水果香气,口感十分醇厚。”虎建仁接着说:“橡木桶在葡萄酒酿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相比陶罐,其造价高出很多,这主要由于橡木具有独特的透气结构,通过柔化单宁加速葡萄酒的成熟,同时也让酒中新鲜的水果风味进一步发展为复杂的醇香,并带给葡萄酒丝滑质地,赋予葡萄酒更圆润口感,我们酒庄的高端品牌‘1235系列’就是置于橡木桶中熟成”。
为了保证酿酒原料品质,红寺堡酒庄的葡萄全部采取手工采摘,采摘后的葡萄经三次手工筛选,甄选出上上品葡萄。在酿造阶段,始终坚守自然的本真,还原和保留葡萄原生营养、芳香……酒庄对标国际先进工艺,引进意大利BERTOLASO(贝多拉索)前处理设备、酿酒设备、错流设备、灌装设备等,每个环节皆精工细酿,为生产品质醇正的酒庄酒奠定了基础。同时,专业的酿酒团队全程对品质进行把控,全程有机、匠心精酿、陶罐陈年,每个环节都最大限度的挖掘葡萄潜藏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