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2版
匠心不息 在鄠邑黄酒里品尝历史
文/张凌云
  承载人们记忆的鄠邑黄酒,在秦岭紫阁峪的泉水声中悠悠千年。绵长的黄酒酿造技艺传承印证着一代代匠人们的坚守。在爷爷身边长大的高坤浩,储存在记忆深处的是上百个加入药材的老配方酒曲。他说自己只会酿这种老配方黄酒,如果为了降低成本,少了其中任何一味药材,他反而不会了,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得不偿失。他从没想过那样做,更不会那样去做。

  西安市鄠邑区素有“黄酒故里”“京畿酒乡”之说。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歌咏诗赋里,能触摸到鄠邑黄酒从宫廷贡酒、国酒,王侯将相限定版到普通人家餐桌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冬藏时节家家户户酿新酒的忙碌景象。
  如今,这里的黄酒故事依然精彩。
  草堂镇堰湖村高家三代酿酒人坚守古法手工酿制,遑遑四十年来,苦乐交织,不改初心;陕西秦黄酒业有限公司迎接市场风云,研发出四大系列21种产品,希望能讲好鄠邑黄酒故事,让更多人爱上黄酒。
  鄠邑区委、区政府也躬身践行多举措服务,以黄酒为媒,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召开黄酒行业高峰论坛,把辖区黄酒企业推到前台来,让四面八方的客人熟知黄酒,了解黄酒文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把关中事酒酿造技艺非遗项目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设立关中事酒酿造技艺传习所,免费教学,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学到赚钱的手艺。
  此酒只能本地有
  常言道,水是酒的血,米是酒的肉,曲是酒之骨。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秦岭北麓的鄠邑区,境内有出秦岭的大小河流36条。出山后,它们汇成涝河、甘峪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区。丰沛的水系,成就了连片沃野,盛产淀粉含量很高的圆糯大米,是酿制黄酒最好的品种。虽然后因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不再种植圆糯,但用作制酒曲的小麦,一直是关中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些都是鄠邑酿出黄酒佳酿的天然资源。
  陕西秦黄酒业销售相关负责人张少东告诉记者,鄠邑的黄酒历史可以上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