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不息 在鄠邑黄酒里品尝历史


殷商时代。现在鄠邑区玉蝉镇的北丈八寺村考古遗址,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历史上限为周代,下限在汉代,以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里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碳化陶鼓,还有一些制作酒的工具和喝酒的器具。这些考古发现,让鄠邑黄酒历史有实证可考,而那个时候酒只能是黄酒,白酒的蒸馏技术现在一般认可的时间是从元朝才开始的。
张少东说,纯粮发酵工艺酿造的黄酒属于宫廷流派,专供皇家和达官贵人的婚丧嫁娶,那时普通百姓是没办法品尝到黄酒的。鄠邑黄酒有两个典型标签,一是秦岭的山泉水,含有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二是关中平原的小麦作曲,关中平原小麦属于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再加上秦岭山区里的药材,整个酿造中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
另外,鄠邑黄酒口感和南方的也不一样,南方黄酒以干性为主,以鄠邑黄酒为代表的北派黄酒以半干半甜为主。从口感上来说,半干半甜更柔顺醇厚一些。
资料显示,唐代是黄酒的兴盛时期,彼时户县(2016年改名为鄠邑区)酿酒业已经非常发达,家家户户都酿酒,时称“户县酒”。大诗人白居易“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诗中,描绘出农家自酿自用的世俗风景。
鄠邑区的黄酒多次出现在白居易诗中。白居易在《朝归书寄元八》中写道:“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琥珀色的黄酒是画一样乡村生活的点睛之笔,这应是大诗人独有的浪漫吧。
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中有云“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在《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中,也有“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的诗句。“酒如泉”让我们看到了鄠邑黄酒在唐时盛行的时代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