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7版
匠心不息 在鄠邑黄酒里品尝历史
在关中事酒酿造技艺传习所展示的酿造时需要的多种中药材(摄影丨田森)

加出来的,有人试着加点花椒,有人要再加点桂皮,就这样一代一代加出来。在他看来,这就是黄酒文化,能看到先民的智慧,看到他们辛勤劳碌的影子,留给后代的是在生活中可延续使用的技术。
  他说,有一本酒经的书里记录到,古时人们把加入药材的曲叫神曲,就是有一种神奇效果的曲,把没加药材的曲叫笨曲。
  在博物馆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了制曲的部分药材样品,有良姜、细辛、薄荷、川乌、川芎……高浩坤介绍,药材有着色的,有调节香味的,还有花椒、八角、桂皮、肉蔻、山楂这些食药同源的。制作酒曲的种类不一样,添加的药材配比、总量也不一样,从爷爷那儿开始积累,现在他知道的酒曲配方有上百个了。
  “尽管成本高,我仍坚持用药材只有一个原因,我就是这么学的,稍有变化还怕配方走样了。我不敢变,哪个药材少一种,味道变了,配方就走样了。所以我从未想过,也从未做过。客户多年来只认高家出品,我不能辜负信任。”高坤浩表白式的语言,可以听出心诚之至。
  记者在博物馆还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产的呈深琥珀色的酒,类似于酱油色了。注册商标是大口,是高康盛创办上网西安市草堂黄酒厂生产的。
  高坤浩说他家现在注册的商标有紫阁冠、堰湖等品牌。酒坊一直执行国标GB/T13662食品标准,是比一般酒类更严格的食品标准,配料只有水、糯米、酒曲。
  记者还看到了酿酒后的酒粕,呈深棕色,每个饼上还依稀能看见隐隐约约的米粒,闻起来有淡淡的粮食香气混合着酒糟的气味。据了解,因为是纯粮食,酒粕都被人买走喂牲口了,是营养价值高的牲口料。
  高浩坤说,也有人把酒粕当成保健品来使用。因为里面有几十种药材,村里的老人会把它用纱布一包,放锅上蒸半个小时,然后用来敷腰腿。他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但里面有经过发酵的药材,老人们都感觉有效果。
  重重阻力中谋发展
  采访中,高坤浩告诉记者,自家的堰湖关中酒坊严格执行国标GB/T13662标准,手工古法酿造,目前产量不高,主要看市场需求情况,一年产量十几吨,多的时候几十吨,而这些酒多是老客户提前订好的。因为都是多年的熟客,所以他们会提前预订各种年份的酒。
  高坤浩说,因为酒坊酒相当于订制生产,很多人想买酒坊的酒,其实是买不到的。一年就生产那么多,市场上很难见到,5年、8年的酒都被老客户直接要走了,这些酒相当于是酒中的奢侈品。
  市场好,客户忠实度高,酒坊有没有扩大规模的想法呢?对记者的疑问,高坤浩给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有遗憾,但面对现实,心胸坦荡。
  他记得在2004年一次展会上,一位日本客商看好企业生产的8年陈酿,当即就下订单,一个月要满足供应一集装箱的量,也就是一千多箱黄酒。最初,爷爷以为是一共就要一集装箱的酒,可以分期供应。就在合同要签订时,爷爷通过翻译得知,日本客商的要求是每个月都要一集装箱8年陈酿。8年的酒本身市场需求就多,企业没有那么多库存,受困于企业生产能力,这个订单而企业根本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