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3版
果酒:与年轻人碰杯
    正在发酵的果酒

变化,地涉及到的是中华传统地理学,人则是要对种果之人进行观面以及八字的测算。”判断一个地方的果子是否适合用来酿酒,是最难也是最麻烦的,除了当地的先决条件灵秀,也需要靠当年的气候条件作为支撑,道家称之为天和地相应、相结合。
  选好了果子,酿造便来到了碎果环节。是否需要碎果,需要破碎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水果有着不同的讲究。青梅可以整果进行发酵,所以碎果这一步骤可以执行也可以省略,而猕猴桃必须要破碎才能进行发酵。绿心猕猴桃与红心猕猴桃破碎程度,非遗传承人亦自有拿捏。
  发酵前需要对酵母进行预先的选种,这些酵母都来自青城山的天然环境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投入酵母,就可以开始期待酵母菌通过生物动力的方式,将水果原材料的整体结构重构。发酵完毕,且过滤澄清之后,还需要酿酒师品尝调配,使酒体和味道达到一种平衡。因此,每一年每一坛的果酒,都有着细致入微的酿造区别,最终再次经过沉淀,才会来到众人面前。
  陶老师说:“酿造乳酒,要讲究机缘,也讲究平衡。”酿造的整个过程要顺应自然,不能对果子进行人工催熟,也要根据果子的不同属性来选择水源搭配。青梅的发酵需要用的水多,猕猴桃基本上不需要用水。据了解,在道家学派当中,水被分为“天水、地水和中水”。“天水”就是自天上落下、直接收集而没有落地的无根水,例如雨水、雪水等。在自然界里,山泉、江、河、湖、海、井水统称为“地水” 。“天水”的性质偏阳,“地水”的性质偏阴。青梅性平,可以使用“地水”来酿造;猕猴桃寒性较重,则需要外放一点“天水”来配。如果遇到“天水”不足的情况,也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法,以“阳火”也就是柴火烧水,抵消掉水源当中的一部分寒性。现如今,水资源整体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这种烧柴取火的方法也受到环境和政策的限制,不能够大规模运用在乳酒酿造当中。这也是陶杰老师作为乳酒非遗传承人,比较遗憾的一件事。目前,酿酒大抵上采用两种水,一种是山泉水,另一种为岷江水。同时,陶杰老师也在尝试新的酿造方法,“我现在在做无水酿造,尽量避免用水,直接用果子本体的水。因为果子里边的水含量就很重,那个耗时就比较多,也比较难做。”
  使果子与酵母、水源等环节达到一种平衡,如此酿造出来的果酒,陶老师称之为作品。每一坛果酒,都倾注着酿酒师的心血,酵母作用之下酒缸中迸发的气泡,便是乳酒对人的回应。
  较为遗憾的是,记者前往青城山时所有的果子已经遵循自然规律发酵完毕,没能够亲眼看到乳酒的制作过程,只能从图片与视频当中识得一二。也许,这便是缘分未到。
  发酵梅生VS本格梅酒
  虽说青梅酒的具体起源暂不可考,但是青梅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汉朝。历史上也诞生了许多与青梅酒相关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青梅煮酒论英雄”。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刘备“学圃于许田,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刘备,对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用一句“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化解了曹操对自己的猜忌,躲过了杀身之祸。宋朝时期,梅酒得到普及,成为一种节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