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4版
果酒:与年轻人碰杯
    陶杰老师正与其师父杨永清老先生一起做酒

的饮宴活动,不少宋词当中都能够见到“梅酒”的身影,例如著名词人晏殊的“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就清晰地点明了品尝梅酒的时节。到了元朝,《饮膳正要》记载了蒸馏酒的做法,随着蒸馏酒的普及与发展,梅酒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但是它依然在中国漫长的岁月当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与我国一海之隔的日本,也是梅酒的忠实拥护者,他们更是将梅酒做到了世界闻名。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便从中原将青梅带回日本。江户时代(1697年)的《本朝食鉴》第一次出现了对梅酒的文字记录。近现代之后,梅酒在日本愈发受到欢迎,不少影视作品当中也开始频繁出现梅酒的身影。1962年酒税法改订之前,日本自酿梅酒是违法的,但民间酿造仍然日益兴盛。酒税法改订后,放开了对民间酿造梅酒的限制,梅酒遂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世界知名的梅酒品牌俏雅(CHOYA)便是在那时候发展壮大的。2015年,日本洋酒酒造组合公布了《本格梅酒基准》,使日本的梅酒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本格梅酒”也成为了日本梅酒一个鲜明的标签。
  所谓“本格梅酒”,是指不使用色素、香料、酸味料等添加物,仅以梅、糖类、酒类为原料所制成的梅酒,属于梅酒的细分产品。浏览青城山果酒的网店时,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日本本格酿制无法定义中国梅酒。”于是借此机会,我们也向陶老师提出了疑问,中国梅酒与日本梅酒有着怎样的区别?
  陶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起身回屋拿出一瓶酒来,邀请记者品尝。这瓶酒通体呈现出褐金色,初闻时不止有梅子的果香味,似乎还掺杂着一点药味。
  “你先不忙吞下,让它在口腔里边温热,温热之后再慢慢地咽下去。”依照陶老师的品酒方法,梅酒入口,先是一股果香晕开,留下的香气与陈皮话梅糖十分接近,伴随着酒液慢慢滑入喉间,又感受到一点苦涩。记者的品酒功力尚浅,只能粗略说出尝到的感觉,陶老师的描述则更为详细。
  据陶老师讲,这瓶梅酒出坛大概有五年时间,梅酒随着口腔温热之后,会逐步释放出几种味道:第一层是果味,可以感受到桃和杏的香气,后边还会带有一些青苹果的味道,而青苹果的味道会随着年份的增加逐步减弱;第二层是杏仁的味道,有些微苦,但是含有杏仁特殊的木质芳香;第三层是面包烘烤之后产生的香气,这是由于发酵而产生的香气。
  回想起往日里喝到的梅酒,风味确实不像这瓶酒一般复杂。陶杰老师这才开始向记者解释缘由,日本梅酒与中国梅酒的发酵工艺不同,日本使用浸泡法酿制梅酒,而中国传统工艺使用的是发酵法。
  工艺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发酵梅酒与浸泡梅酒在口感上的不同。发酵法酿制的梅酒入口之后,酒感没有浸泡酒那么重,但其酒精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