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7版
果酒:与年轻人碰杯
出,行业标准不健全、领军企业和品牌缺失、资本过度拔苗助长、渠道建设单一化......这些影响和制约果酒行业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作为青城山果酒的品牌创始人,陶杰老师也谈到了对当前果酒市场的感受。他认为,之前的果酒市场处于一种混沌的局面,各家都在乱战当中,品牌错综复杂、没有定位,对于各种酿造工艺也是摸不着头脑,只是一味地入局制作。现在的果酒市场逐步产生了分层,开始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产品布局,有的人群期待高端品质的果酒,有的人群更看中经济实惠,还有一部分人处在中间段,既看中品质又看中成本。但他推测,未来的果酒市场上下分层会较为严重,中间市场的空间会逐渐减少,“中间的消费层不稳定,它和社会层级、年龄有关系,也涉及中国社会的变迁。”
  针对市场上“尚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头部品牌”的局面,记者向陶老师询问:“非遗果酒作为果酒当中具有文化底蕴的一种品类,是否能够像茅台、五粮液那样成为行业内的标杆?”陶老师认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非遗它也要讲社会普及度。”陶杰老师说。社会普及度更高,就会产生高反馈、高消费,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呈现多元的消费场景。如此一来,酿造工艺的特点就会放大,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它们都有工艺的稀缺性和技术壁垒,适合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但是果酒目前的市场份额仅是白酒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声量,还需要时间去慢慢成长。
  年轻人作为果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于果酒的态度也并非只有积极的。通过电商平台上用户发布的评价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果酒的口味,例如酸甜度、果香的评价褒贬不一,还有的消费者表示,重复购买的产品其口感和品质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了众口难调这个显著因素以外,太多的果酒品牌在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过分依赖代加工企业,导致不同批次产品的稳定性不一致,生产成本不可控也是果酒产品复购率较低的原因。
  对此,陶杰老师表示,青城山果酒在创办初期也面临过这类问题,“一开始很多人反馈我们可以把酒做甜一点,然后就开始做甜。做甜一点之后,过一段时间又说我们现在年轻人流行低糖主义,要用代糖,然后也做了代糖版的。后来又觉得我们要主打酸,然后又去以酸为卖点来做产品”。
  进行了各种市场调试之后,陶杰老师发现与其这样,还不如花精力在一条线上。中国消费者体量巨大,不可能同时兼顾各种人的消费需求,那么对于一个酿酒的人来说,应该先把一个东西做到足够好,然后再去调整它的场景。现在他对于青城山果酒的经营理念是:“先把自己做好,然后去找喜欢你的那群人就可以了。”
  做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将其通过图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再依靠信息流和大数据推送,去找到那群“喜欢的人”。这种讲求“机缘”的心态,又一次体现了道家的文化内涵。
  结语
  非遗文化并不是曲高和寡的,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还有不少与刚刚申遗成功的“春节”一样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一款延续了1200年的非遗果酒处,可以发现人生的哲思。与酒对话,去找寻专属于自己的清欢至味。以泰然的心态,行走于天地间。这也正好契合了年轻人的喝酒态度与人生哲学。未来的果酒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充满了希望。相信未来,当果酒市场的大浪淘沙结束之后,会有更多如同青城山乳酒一般有底蕴、有品质的酒,留在年轻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