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故里觅酒香

名,后人因此把这个村子称为谢家井村,即今天的谢家井社区。
不过,谢家井社区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社区里原来的水井早已弃用,并陆续被填埋。何卫红向记者介绍说,城固酒业厂区内还保留了一口水井,供人们参观。现在,城固酒业酿酒用的是汉江与湑水河交汇处的优质地下水,而非普通井水。
汉中市村志文化工程丛书《谢家井社区志》记载了城固酒厂落户谢家井社区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国营企业落户村域内,改变和影响着谢家井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城固酒厂的建设、扩建过程中,七八个建筑单位,几百名工人,整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酒厂建成后,省内外买酒的人、农村买酒糟的人,熙熙攘攘,终日不断。谢家井人也以此为机遇,组织起搬运队、运输队,专门为酒厂装卸、拉运货物。外来人员进入后,需要在当地解决吃和住问题,给谢家井村提供了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1985年后,在村域内的城石公路两边逐渐出现了餐饮、蔬菜、美发、租赁、住宿和日用百货的门店,成为谢家井村商业一条街的雏形”。
“城古”不改城固名
城古”?“城固”?“城固酒厂出品的酒到底叫啥?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问到的问题。
何卫红介绍说,城固酒厂也曾用过“城固”这个品牌,由于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不能作为商标使用,只好将“固”字的城墙拆掉,改用“古”。字虽不同,但“城古”与“城固”同音,也算保留了城固的产地元素。
熟悉酿酒行业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城固酒厂的高光时刻。1988年10月,城固酒厂生产的55度城古特曲在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酒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文化名酒”。当时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300多个厂家的1000余种酒参加了这届中国酒文化节,其中参与评比的白酒,大部分是1987年前荣获省优和部优的“双优”产品。
两个月后,1988年12月,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食品专业博览会,有来自全国5000多家企业的近两万种食品参展,城固酒厂选送的38度城固特曲、55度城固特曲和丰乐桥酒脱颖而出,全部拿到中国食品博览会的最高奖项金奖。一家企业同时拿到三项金奖,这在陕西酿酒行业是绝无仅有的,放眼全国也不多见。
与此同时,城固酒厂出品的城古特曲、丰乐桥酒等六大类二十多个产品,凭借其性价比高的优势畅销国内,还飘洋过海在美国注册,远销日本、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一鸣惊人的城固酒厂先后荣登全国轻工企业200强、中国饮料制造业百强榜单,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