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0版
夜光杯:在时间长河中散发光芒
    夜光杯系列作品之一

图。安史之乱之前,那里是大唐人心中的诗与远方。在被想象的远方里,那里有古老的异域风情、辽阔壮美到让人泪目的山川河流、响彻天际的金戈铁马厮杀声、绵延不绝的胡商驼铃声,还有那些远离盛世长安的乡愁。帝国的西域成为了大唐文人心目中必走一遭的远方,也成了他们不竭的创作源头。西出陇右的边塞诗人岑参赴安西、王维赴张掖、高适去武威、杜甫往秦州,皆留有诗赋。
  中国古代最强盛的两个王朝,虽机缘不同,但都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通往世界各地、联通世界各地。
  千年过后,若提及留存下来的描写西域的唐诗,很多人下意识地会念出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王翰并未料到,他这句诗歌中所提及的西域夜光杯,与他的诗歌一样长存千年,在时间的长河中持续散发出温润的光芒,光芒照射出了千年里西域多个民族与中原的汉民族从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再到血缘不断融合的进程。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河西走廊以西,丝绸之路上有座千年来一直被世人所熟知的城市——酒泉。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两次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时,写下了很多首与酒泉有关的七言诗,其中最脍炙的诗句:“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
  西汉之前,酒泉一带是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聚集地。西汉初,张骞出使西域之时,酒泉、敦煌一带被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所控制,为匈奴右地。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酒泉一带自此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汉武帝在此建立酒泉郡,为河西四郡之一。酒泉郡辖下的敦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从此西出阳关就成了远离中原入西域的象征。
  也是从此时起西域通往中原的通道开始逐渐畅通。千年之后,我们得感谢当年往返于这条通道上那些不为后世所知的无名商人、使者、文人们,是他们历经千难万险,不断地将中原与西域之外更远地方的商品、物种、文化、艺术等进行着互通。单就物种而言,西域所产汗血马等良种马、黄瓜、葡萄、苜蓿、核桃、石榴、蚕豆、苜蓿等数十几种物种,就是西汉时通过使者或商贸通道引入中原。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刘司直赴安西》有云:“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随着张骞的两次出使与河西四郡的设立,葡萄与酿酒技术也随之一路从西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葡萄酒也成为西汉宫廷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珍品。相传其时,长安附近的扶风有一名为孟佗的商人,用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这一轶事传到宋代,苏轼听闻后曾言:“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足可见在汉朝葡萄酒有着相当诱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