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1版
夜光杯:在时间长河中散发光芒
    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夜光杯

  中国最早的葡萄和葡萄酒的考证在新疆。古希腊的墓室里面有一种罐子是尖底的,为了搁得稳人们在地上打一个洞,把酒罐子放进去,用地温来保持葡萄酒的品质,使它不变质。新疆吐鲁番高昌地区古城中也发掘出土了同样的葡萄酒罐碎片,还出土了酒作坊遗址,距今已经2000余年。现代根据出土文书汇编而成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这一时期葡萄酒生产规模的扩大,也让葡萄酒和其酿造技艺从庙堂走向民间。
  7世纪之后的唐朝,民间很多技师又从高昌学到更新的葡萄栽培法和葡萄酒酿法,葡萄酒成了当时最时髦且能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以至于葡萄美酒占据了唐朝文学的重要地位。那位无酒不诗的李白曾写下了“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样的诗句。
  饮酒自然得配有酒器。从极富艺术精神的古希腊人开始,到雕刻、绘画都追求极致美感的古罗马人,自然认为饮用有着诱人色泽的葡萄酒,必配有与之相适宜的酒杯。据传古罗马人就是用玻璃酒杯饮用葡萄酒。
  与葡萄、葡萄美酒相比,中原地区对于夜光杯的记载则更久远。东方的华夏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藏礼于器”一说。与其他古老文明相比,独华夏文明爱玉,而自古西域地区一直盛产玉石。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中《凤麟洲》所载一段,为夜光杯最早在中原地区出现的最早记录。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据此一说,当时夜光杯由优质的白玉制成,容积三升,夜里能发出萤火虫般的光亮。夜晚把杯放在庭院中将杯口朝天,到天明时杯中就盛满了水汁。水汁喝起来既甜又香,这杯子实在是饮酒神器。只是到秦始皇时,西域的少数民族进贡的只有昆吾割玉刀,已经没有夜光常满杯了。
  《肃州史话》记载,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多以西域所产和田玉制成夜光杯,运往长安、洛阳等地。后因西域到中原路途不仅遥远而且极其艰难,经常耽误贡期,玉杯又在运输途中极易损,慢慢改为将和田玉运到酒泉再雕刻成杯,运往中原皇城一说。酒泉从西汉开始就成为丝绸之路上玉石转运与加工的集散地,河西走廊自古流传有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一说。
  珍稀的葡萄美酒经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地区时,在酒泉这座连接中原与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枢纽之地,遇见了稀世之宝夜光杯。月光照耀下的玉石酒杯、瑰丽色彩的美酒组合在一起,成就了千年美谈。
  一直在枯竭的原料
  与西部边塞地区很多城市的老城区一样,酒泉市肃州区老城也是以鼓楼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主要大街,沿这四条大街又分出八条小街、八个什字和三十多条小巷。老辈的酒泉人都知道民意街的来历,现在大多数市民都知道此处,是因为民意街2号就是酒泉夜光杯厂的专卖店。
  夜光杯专卖店里,时不时能看到顾客怪异的姿势,有些双手捂住夜光杯;有些举起杯子用单眼眯着看;还有人将夜光杯捂在衣服里看.......对于这些举动,店员们早就见怪不怪了,“他们是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