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5版
当代青年婚恋异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究
自我价值;人格独立能够让个体保持精神独立,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个体要遵守社会规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争做文明婚恋新风的积极推动者。婚恋中也需要理想信念,需要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浪潮中保持定力。另外还要积极作为,以长远的眼光、适当的方式,主动引导好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制止各类陈规陋习,带头抵制高价彩礼,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事,让彩礼归于礼,争做婚恋文明的倡导者。
  (二)加强家风建设,营造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教育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让青年循序渐进地学会爱人、爱己,进一步激发青年的内在动力,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家庭的各种协助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做出了增值贡献,家庭的情感支持则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11]新时代人们经济更加自由、思想更加开放,父母文化程度均有很大提高,这对于营造更加开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家庭建设中依然还存在着传统不良习俗的扬弃、婚恋观念的与时俱进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所以,首先家庭要积极弘扬优良家风,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以小家润大家。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文化,比如,“三苏”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的家训背后所体现出的高贵襟怀和浩然之气。父母要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子女对婚恋关系的认识。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子女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的精神。其次,注重家教,认真经营夫妻关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父母关系和谐程度和相处状态将直接影响子女对婚恋关系的认知和实践。所以,父母双方一方面要足够重视对孩子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相处中要积极规范自身行为,相互尊重,相互爱护,从根本上为子女树立榜样。再次,简化婚俗,正确看待和合理运用彩礼。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观念对简化婚俗、彩礼,减轻青年负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供制度保障,注重价值引领
  社会环境为个人婚恋和家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包括强制的法律和制度约束、资源保障、平台建设等等。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对社会整体的调节作用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考验每个社会成员的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对于阶段性的突出问题还是需要发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首先,规范新媒体平台和名人群体对社会风气的有效引导。活跃在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前台的青年人容易受到新兴价值观的影响,平台监管机构应监督、倡导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等要支持良好家风建设,通过统筹资源、开展活动、授予奖励、成果展示等方式激发大众建设良好家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政府可为婚俗和彩礼现象提供政策规范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并加强监督和实施,积极宣传先进的婚恋文化。再次,学校要发挥教育宣传的作用,优化课程设置,将婚恋教育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分阶段安排教学内容。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提升学生对婚恋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甘绍平:《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39-44页。
  [2][3][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4+12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96页。
  [5]刘晓明、杨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认知·训练》,训练科学出版社,2009:25页。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
  [7]祝平燕、夏玉珍:《性别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4页。
  [8]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萨茹菲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页。
  [9]《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1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96页。
  [11]郑雪:《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页。
  作者简介
  唐其毛台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