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1版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依据及路径
家”等机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之家”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之家”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另外,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广泛宣传“残疾人之家”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多方位展示“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和服务的成果,普及残疾人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让残疾人主动走进社会,增强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建设“残疾人之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当地企业、高校等参与“残疾人之家”的建设,提高“残疾人之家”的社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残疾人之家”中引入社会运营力量,形成多方参与个性化、多样化的“残疾人之家”运营模式,满足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和期待。在法律层面加强对“残疾人之家”的制度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之家”的行为和方式,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从而制定切合残疾人实际需求的政策法规。
  共同富裕在基层治理中的未来路径及可能性
  在前文中已经探讨了“残疾人之家”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可以看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问题。想要将共同富裕理念进一步落实落地,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适应发展需求。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是“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吸收多方意见和策略,了解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服务。政府需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社会福利机构,同时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建设积极性。
  第二,关注弱势群体,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源向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倾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与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高、能力强的高校和相关社工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群众提供全流程的专业咨询服务,指导弱势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来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分析社会福利机构工作的重难点,收集群众意见,为政府部门的帮扶工作提供数据与意见。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确保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教育、劳动、培训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居民参与。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民个人及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来。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街道办、居委会可以定期组织与“残疾人之家”等社会福利机构的交流活动,通过立榜样、树典型等方法鼓励街道居民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街道作为社区治理基层单位的能动性,在社会上形成关注社会公益,尊重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氛围,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践行“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的共同富裕理念。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http://www.tongzhou.gov.cn/tzzt/jgjs/content/F62E3DEC80764C9A934634F7BC37C608.html。
  [2]黄园:《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逻辑、价值意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6):32-36页。
  [3]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省残联领导来常调研残疾人工作》,https://cl.jscz.org.cn/html/cl/2021/IQMHMFNP_1126/11125.html。
  [4]《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残联关于开发“残疾人之家”公益性岗位的通知》,https://jshrss.jiangsu.gov.cn/art/2022/5/13/art_85596_10449501.html。
  [5]常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常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查》,https://www.changzhou.gov.cn/vote/survey.php?a=vresult&bid=1227。
  [6]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之家现状知晓率调查问卷》,https://www.zhonglou.gov.cn/index.php?m=vote&c=index&a=show&subjectid=436。
  作者简介
  朱 珺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叶 雷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管理
  孟舒雅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