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调查现状及优化措施
程中不断获得更多对社会的认知、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个体的社会道德。其次,他认为儿童的发展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宜儿童发展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儿童参与的动力,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才能促使儿童主动参与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当中,建设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将儿童作为中心,尊重每位儿童的合法权益和兴趣爱好,让儿童在社会环境中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二)儿童友好型社区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友好型社区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不歧视儿童,涉及儿童事宜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保障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尊重儿童意见的社区。
建设让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儿童友好型社区,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为了让每个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所居住的社区平等享有自己的权利,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倡议行动框架”提出的五大目标为本:儿童有权利受到重视、尊重和平等对待;儿童有权表达自己的需求;儿童有权享受基本服务;儿童有权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儿童有权利和家人在一起享受游戏和娱乐。[3]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应从社区规划设计、社区环境营造以及社区服务等着手,思考如何为儿童打造一个更有安全感、更具活力和归属感的环境,既达到物质层面的安全稳定,也要为儿童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支持。
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现状调查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公布《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100个城市开展友好城市试点建设。[3]自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安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福利、儿童法律保护以及社会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课题组在安康市汉滨区选取部分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一)儿童友好型社区社会政策支持状况
根据安康市政府公开发布的信息,自规划出台以来,安康市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安康市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并不断优化安康市儿童成长环境。在健康领域,儿童常规疫苗注射保持较高水平,卡介苗接种率99.81%,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9%以上。2022年安康市妇幼保健经费投入0.38亿元,为儿童和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逐步落实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机制,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在教育领域,安康市始终把儿童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情况的关注,目前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法律保护领域,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定期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并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法制教育平台,增强儿童法律意识。在生活环境领域,安康市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对安康市老旧社区进行改造,检查并维护社区内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排查社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在新建社区规划儿童活动场所,配备儿童娱乐设施,为安康市儿童提供良好的社区生活条件。
截至2023年底,安康市共有孤残儿童39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02名,农村留守儿童9711人,困境儿童29228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对这部分儿童关注度有待提高。社区儿童
(二)儿童友好型社区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友好型社区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不歧视儿童,涉及儿童事宜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保障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尊重儿童意见的社区。
建设让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儿童友好型社区,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为了让每个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所居住的社区平等享有自己的权利,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倡议行动框架”提出的五大目标为本:儿童有权利受到重视、尊重和平等对待;儿童有权表达自己的需求;儿童有权享受基本服务;儿童有权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儿童有权利和家人在一起享受游戏和娱乐。[3]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应从社区规划设计、社区环境营造以及社区服务等着手,思考如何为儿童打造一个更有安全感、更具活力和归属感的环境,既达到物质层面的安全稳定,也要为儿童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支持。
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现状调查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公布《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100个城市开展友好城市试点建设。[3]自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安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福利、儿童法律保护以及社会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课题组在安康市汉滨区选取部分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一)儿童友好型社区社会政策支持状况
根据安康市政府公开发布的信息,自规划出台以来,安康市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安康市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并不断优化安康市儿童成长环境。在健康领域,儿童常规疫苗注射保持较高水平,卡介苗接种率99.81%,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9%以上。2022年安康市妇幼保健经费投入0.38亿元,为儿童和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逐步落实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机制,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在教育领域,安康市始终把儿童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情况的关注,目前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法律保护领域,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定期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并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法制教育平台,增强儿童法律意识。在生活环境领域,安康市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对安康市老旧社区进行改造,检查并维护社区内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排查社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在新建社区规划儿童活动场所,配备儿童娱乐设施,为安康市儿童提供良好的社区生活条件。
截至2023年底,安康市共有孤残儿童39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02名,农村留守儿童9711人,困境儿童29228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对这部分儿童关注度有待提高。社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