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5版
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调查现状及优化措施
    图2社会工作者正在开展儿童小组活动

  (三)儿童友好型社区社会服务提供情况
  为开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型社区创建,安康市探索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如在X社区,持续开展了由安康市社会工作师协会承接的“陕西省秦女子公益创投”项目,旨在为X社区内的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该项目联合社区家长成长小组和女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儿童小组活动(图2、图3),吸引各方积极合作、资源共享,在儿童服务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Y社区内,社会工作服务站积极同社区联系,了解社区内儿童的需要,针对社区内特殊儿童开展个案研究并定期进行慰问,了解相关情况。截至目前,Y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开展多个儿童小组活动,帮助社区儿童了解垃圾分类、家庭沟通以及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不断丰富社区儿童的日常生活,并在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提升儿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服务目前关注较多的是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如何减少对儿童的伤害。然而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过程中,如何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让家长与儿童之间能顺利沟通,减少交流障碍,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家校合力为儿童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儿童为中心助力儿童友好型社区构建路径
  “儿童中心论”与儿童友好型社区都强调对于儿童的关注以及充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作为社区的成员之一,享有参与同自身相关的社区事务决策的权利。因此,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应当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
  (一)加快儿童友好型基础设施改造进程
  目前安康市多数社区在建设户外活动场地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需要,许多健身设施是以成年人身高为标准建设的,适合儿童使用的设施较少。部分社区没有实现人车分流,户外活动场地同通行车辆的车道距离较近,儿童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社区阅读吧里的图书资源大多数来源于社会慈善捐赠,再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摆放,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较少,对于社区儿童的吸引力不强。为解决此类问题,社区应当积极同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社区阅读吧、户外活动空间以及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将“儿童优先”的理念纳入社区环境改造的过程当中,以儿童的视角思考如何能建设更加安全的社区环境,形成尊重、爱护儿童的良好氛围。[4]
  (二)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参与的机制和环境
  “儿童中心论”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以及兴趣爱好,并据此开展适合儿童的相关活动,由此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应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力和潜力,使儿童有权在社区事务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儿童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社区环境对于儿童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实际需要。儿童议事会是让儿童参与到与自身相关的社区事务决策的组织机构,在儿童议事会内,每位社区儿童能自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