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调查现状及优化措施

达自己的看法和需要,决定社区事务。因此,应在社区内设置儿童意见反馈箱,通过儿童意见反馈箱,以儿童的视角帮助社区了解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开展的活动,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发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发挥儿童友好型社区内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家庭作为儿童成长过程当中最为直接的环境,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不断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保障儿童休息、锻炼、闲暇和娱乐的权利,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儿童的知情权、参与权,在家庭事务决策中重视听取并采纳儿童的合理意见。教育引导儿童增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儿童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或者社区志愿活动当中。
学校是儿童除了家庭外第二个重要的成长场所,应不断加强家校共育。这意味着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儿童生活。以社区为平台加强家校共育,鼓励家庭参与到家长学校相关活动当中,学习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共同分享育儿经验,不断改善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及时了解儿童在当下成长阶段的需求和存在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支持与帮助。
结语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涵盖社会制度、社区空间以及社区服务三方面。在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各类社会主体的合作。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与“儿童中心论”都要求以儿童为本,因此,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需要关注儿童的实际需要,倾听儿童的意见和反馈,尊重儿童的基本权益,建设安康市儿童心目中期望的社区。除此以外,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一粒纽扣,对儿童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在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应关注家庭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尊重儿童在家庭内部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表达权,不断鼓励儿童参与到与自身相关的家庭事务以及社区事务当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1/content_5643976.htm。
[2]余南宁:《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再认识》,《黄山学院学报》,2008(6):120-122页。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https://www.unicef.cn/media/8641/file/。
[4]朱舜敏:《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24。
作者简介
陈 皓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会工作
王 星 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