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成渝地区上岸渔民生计转型问题研究

◎2021年重庆市教改项目“成渝地区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jg213136)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SH015)
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长江上岸渔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成渝地区14个区县18个乡镇的上岸渔民生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成渝地区退捕上岸渔民生计转型面临禁渔认识不足、存在潜在上访隐患,生计资本短缺、退捕上岸转型难,就业质量不高、易成新型致贫群体,社保缴纳层次较低、知晓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提出建议:一要分类分批推进渔民上岸生计转型,二要织牢上岸渔民基本生活保障网,三要围绕渔民生计转型做好产业链延伸。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举措,是扭转长江渔业资源衰退及促进流域生态修复的重大举措。2021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实施。随之而来是长江流域23万渔民(其中重庆10489人,四川16437人,成渝地区共计26926人,占长江流域的11.7%)不得不放弃“白天一张网,晚上一条船,习惯水上漂”的传统生计方式而上岸谋生。然而,由于这些上岸渔民因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低、身体状况不佳、获取生活新技能的能力低、对陆地生活不适应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生计转型困难。
成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集中了多个全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相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