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3版
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成渝地区上岸渔民生计转型问题研究
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的地区建设一座兼具科普、环境教育等功能的长江渔业博物馆,为包括渔民在内的沿江人民留住“江愁”。
  四是建立长江渔业资源国有管理公司,消除渔民顾虑。针对部分渔民期望“十年禁渔”后仍可捕鱼的想法,由农业部门或国资委牵头成立长江渔业资源国有管理公司,尽快明确长江渔业资源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的属性,实现对长江渔业资源的持续性保护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建伟、刘典文、喻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农村经济》,2009(10):104-107页。
  [2]童磊、郑珂、苏飞:《生计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地球科学进展》,2020(2):209-217页。
  [3]杨琨、侯庆丰、刘鹏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143-150页。
  [4]崔严、张红、郝晓敬、张霄羽:《山西省阳泉矿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生态学报》,2020(19):6821-6830页。
  [5]孙晗霖、刘新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实证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21(6):116-126页。
  [6]汪超:《可持续生计理论对农民工资产贫困的理解与公共政策启迪》,《理论月刊》,2019(6):123-130页。
  [7]关士琪、董芮彤、唐增:《牧户超载过牧行为的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中国草地学报》,2021(7):86-94页。
  [8]刘红、马博、王润球:《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阿拉善生态移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1-40页。
  [9]张军以、王腊春、苏维词:《环境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生态环境学报》,2015(6):1085-1092页。
  [10]严登才、施国庆、伊庆山:《水库建设对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及重建路径》,《水利发展研究》,2011(6):49-53页。
  [11]陈清、张飙:《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我国运动员保障范式转变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91-596页。
  [12]尚婷婷、曹玉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分析》,《林业经济》,2019(10):17-22页。
  [13]井月、朱洪革:《国有森工林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山上住户与山下住户的比较》,《林业经济问题》,2011(1):61-65+79页。
  [14]王洒洒、罗丞:《可持续生计分析视角下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4(2):110-118页。
  [15]刘璐琳、余红剑:《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9-45页。
  [16]高良庸:《禁渔退捕背景下鄱阳湖渔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20:6页。
  [17]许燕、施国庆:《失海渔民可持续生计研究》,科学出版社,18页。
  [18]程慧荣:《中国渔民收入问题的计量研究》,《中国水产》,2005(12):17-18页。
  [19]李磊:《北江水域资源环境变化与渔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8。
  [20]长江流域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率先在赤水河起步》,《中国渔业经济》,2016(1):2页。
  [21]王红:《太湖渔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9。
  [22]吴俊范:《传统时期太湖流域的渔民及其生计》,《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175-180页。
  [23] 刘龙腾、易智慧、刘子飞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民退捕需要面对的若干问题——基于洞庭湖区湘阴县和汉寿县的实地调研》,《中国渔业经济》,2019(4):13-19页。
  [24] 张月丛、成福伟、谢宁:《潘家口水库留守渔民生活福祉提升对策研究》,《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123-128页。
  [25] 姚维志、苏胜齐、熊波等:《长江上游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津段渔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3):192-198页。
  [26]芮子伟:《内河“上岸渔民”的城市适应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7位渔民为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位论文,2017。
  [27]杨钰:《湖州市渔民陆上安居工程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4。
  [28]崔高峰:《长沙市转产上岸渔民现状调查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8。
  [29]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17):4-14页。
  [30]盛方富、李志萌:《我国休禁渔政策演进历程、特征与未来政策设想研究》,《农业考古》,2021(4):155-160页。
  [31]庞洁、靳乐山:《生态认知对长江流域渔民退捕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鄱阳湖区的调研数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8):1870-1878页。
  [32]高良庸:《禁渔退捕背景下鄱阳湖渔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20。
  [33]许宫秀子:《长江禁渔后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安置问题研究》,《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4):16-18页。
  [34]张怡婷、莫媛、褚嘉欣:《江苏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政策及成效分析》,《江苏农村经济》,2021(7):52-54页。
  [35]何羽丰、陈廷贵、杨杨:《长江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9):210-220页。
  [36]刘子飞、韩杨:《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目标、进展与建议——基于长江禁捕典型省域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21(8):42-51页。
  [37]周宇、李兆华、谢红星等:《洪湖渔民禁捕生态补偿标准及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8):201-209页。
  [38]刘芳:《基于渔民满意度视角的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以湖北和贵州为例》,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20。
  [39]高小玲、邓江锋:《长江退捕渔民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层面研究——基于湘、皖渔民的有序Logit-ISM模型分析》,《中国渔业经济》,2021(6):8-19页。
  [40]程晓君:《构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研究》,《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6):104-112页。
  作者简介
  边燕燕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