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4版
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难题及其破解路径
文/李春泉 吕泰有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启航项目”“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及破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MYQH009)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启航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MYQH00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但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存在不少挑战,从大学生层面看,其就业认知与实践存在差距。从农村层面看,其经济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带来影响。从政府层面看,其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破解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难题,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发力。一是政府要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二是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服务农村的意识;三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稳步推进人才振兴,才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4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因此,在新征程上,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发挥青年学生主力军的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极为重要。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区域。近年来,与其他地区相比,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已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