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5版
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难题及其破解路径

相对差、人才也相对少,这会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摸清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农村就业存在的困难,并寻找可操作的破解之法,这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高度契合
  党中央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相互存在高度契合性,可以说紧密相关。
  (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 3 ]1179万 ,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繁华富庶地区人才多,空缺岗位少,而贫困落后地区人才少,空缺岗位多。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人才招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就业,颁布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放宽学历、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落户倾斜、公务员招录优惠、升学优惠等等。在优惠政策指引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现状,坚持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祖国边疆发展。有祖国做坚强后盾,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是大学生大有可为的一片天地,为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创造了更多机会。
  (二)大学生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目前,边疆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4]由于资源少、底子薄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