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实现教育观念、内容、装备、管理以及师资队伍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不同学者对教育现代化的解读不同,但都包含了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内容。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最理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追求人的自由发展,这种现代化兼具社会性和独特性。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基础,高质量的社会发展也需要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支撑。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教育现代化更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互补效应等多渠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无论是教育者培养还是教学环境建设或者教育经费的供给都应做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路径不尽相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以培养适应先进社会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为总目标,同时也要根据各自的本土化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发展逻辑。教育现代化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需要教学现代化作为桥梁。
(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兼具共性与个性的中国本土化教育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不是单一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最新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开辟了全体人民共同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成果共享的新境界,体现出重要的战略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传播价值。[4]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果也会反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立足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升高质量教育水平为历史使命,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现代化。[5]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教育、信息化教育,找准传统和现代的衔接点,合理转型,这既要符合当下国情,又要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者一直在摸索教育改革之路,努力跟进最具时代化的教育理念,并在不断的变革中更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体系,在兼顾国际化教育技术的同时谋求本土化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多元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并推动教育强国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航标
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一词应运而生。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包含理念、内容、体系、制度、方法、治理方面的现代化。[6]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为社会发展输送精英。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高校本体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7]高等学校作为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教育机构,包括普通高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和成人高校(专科、本科)。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通过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高等学校则是高等教育得以实施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统一性,要在高等教育办学数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确保育人质量的提升。其次
(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兼具共性与个性的中国本土化教育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不是单一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最新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开辟了全体人民共同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成果共享的新境界,体现出重要的战略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传播价值。[4]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果也会反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立足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升高质量教育水平为历史使命,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现代化。[5]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教育、信息化教育,找准传统和现代的衔接点,合理转型,这既要符合当下国情,又要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者一直在摸索教育改革之路,努力跟进最具时代化的教育理念,并在不断的变革中更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体系,在兼顾国际化教育技术的同时谋求本土化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多元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并推动教育强国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航标
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一词应运而生。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包含理念、内容、体系、制度、方法、治理方面的现代化。[6]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为社会发展输送精英。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高校本体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7]高等学校作为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教育机构,包括普通高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和成人高校(专科、本科)。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通过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高等学校则是高等教育得以实施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统一性,要在高等教育办学数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确保育人质量的提升。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