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4版
高等学校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图1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运行思路

教学基本能力,拓宽教育科研渠道,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科研提供完备的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数字化的育人模式,革新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围绕知识学习,强化德育,注重体能锻炼,开展美育,增加劳动技能的训练,促进必备生活技能和关键品格的习得,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就高校的发展而言,国家政策出台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有引领作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着教师的授课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高素质人才的产出或充分填补社会的人才空缺或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某部分技术人才空缺时,人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国家又会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来充实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再到国家这是一个资源不断循环的过程,反过来每一层的实践成果又为前一层的理论指导提供了反馈。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运行模型有助于高等学校厘清自身发展的思路,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本土化的发展策略。
  (一)明确教育整体方向: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
  教学目标是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具备前瞻性。教育部政策的出台,对教育制度、体系、理念、内容、方法、治理都有着统筹引领作用,为高等学校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呈现向上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得益于党对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