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6版
高等学校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求,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更应如此。通过了解国外行业的发展现状,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能够帮助高等教育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人才培养,增强人才输送和社会需求黏性。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16]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注重社会各产业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关卡,连接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健全的高等教育机制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并能将以往的知识经验外化成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巩固师资队伍力量: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培训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教育”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成为炙手可热的教育教学手段。同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理应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前沿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学习需求,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教师在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高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等学校的师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思想决定行动,应尽可能地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可以不定期开展数字化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讲座,增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了解,通过一些教学实例的呈现让老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或者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益处,同时对年轻教师提出的一些意见给予肯定。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仅可以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来锻炼高校教师的现代化授课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鼓励信息化课堂的应用,鼓励年轻教师发散思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此外课堂教学观摩或者优秀课件的查阅也可以很好地修正与完善自身不足。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线上APP的集中应用学习培训,引导教师掌握最前沿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手段。三是优化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稳定发挥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可以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无限可能,促进教书育人数字化,进而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教学的特色发展。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环境的建设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丰富多媒体课堂,优化智慧黑板,创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的进步推动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浪潮,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意识能够帮助高等教育事业在国际上抢占先机,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具有了完备的师资力量,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股力量的价值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都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
  高等学校应该不断地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科教融合,完善学生人格修养。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强调政治思想的熏陶,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遵循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结合专业知识、考虑社会岗位需求,力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贯彻课程思政教学思想,围绕五育融合开